石韦丸的配方(石韦散)
一、庐山石韦的药用价值
中文名:庐山石韦
类别:叶类
英文名:Shearer's Felt Fern Leaf
性味:苦甘,凉,无毒。
归经:肺,膀胱,小肠经。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水龙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庐山石韦和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叶片。各地普遍野生。主产于浙江省、湖北省、河北省等地。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晒干。切碎生用。
中药规格:商品石韦有大叶石韦,小叶石韦及石韦之分。以身干、叶大而厚,背面色发红,叶完整者为佳,习惯认为浙江省产的大叶石韦为最著。功能与主治:利水通淋,凉血止血。用于小便短赤,淋沥涩痛,血淋,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适量用药。
贮藏:置干燥处。 1.石韦散(《千金方》)治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上4味治下筛,酒服10g,每日3服。方中石韦凉血止血,为君药。2.石韦散(《圣济总录》)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各等分。上2味,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4g。方中石韦清肺止咳,为君药。
3.石韦散(《普济本事方》)治石淋,小腹隐痛,茎中痛,溲出砂石者,并治诸淋:石韦6g,木通4.5g,车前子9g,瞿麦6g,滑石9g,榆白皮6g,甘草3g,冬葵子6g,赤茯苓9g。水煎服。方中石韦利水通淋,为君药。
相关产品: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西南石韦、华北石韦等的全草。鉴别取石韦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甲醇提取至提取液近无色。取提取液各2ml分置试管中,加镁粉少许,再加浓盐酸1—2滴,提取液沿管壁出现粉红色。(检查黄酮类)性味与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二、石韦有毒吗石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里面有很多种类的中药,中药其实是一个不仅种类还有数量都比较庞大的体系,所以关于中药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需要探索和了解学习。而很多稀有的中药其实也是有很多重要的功效的,比如石韦,那么,一般石韦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呢?
石韦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石苇、石尾。
来源:为蕨类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等多种石韦的干燥带柄叶片,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区,此外华北、西北、东北各地也有分布,喜生长于温热潮湿的山林溪流地带。
性状鉴别:叶片多披针形也有戟形。有长柄,大小不一。最小者长5~10厘米,最大者长30~60厘米。叶片表面黄绿色,老叶面上生有多条纵顺棕黑色小店,背面密生星状柔毛如毡,嫩时灰白色或驼色。老后满布孢子囊群,呈棕色,叶片革质,硬脆易碎断,气无,味微苦。
习惯以叶大、质厚,表面淡绿色,背面有棕色毛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蒽醌类、黄酮类绵马三萜、异芒果素等。
药理作用:1、利尿;2、清热止血;3、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抗流感病毒。
炮制:刷去背面星状毛和孢子囊,切丝生用。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尿通淋。
主治:热淋、血淋、尿涩作痛。
临床应用:实际应用不如_蓄、萆_普遍。但在利尿清热和止血方面,仍有其特长。
1、用于治疗热淋,有小便不利、涩痛,配车前子、滑石等。
2、用于清热止血,如血淋或石淋而有血尿,可配当归、芍药、紫珠草等,方如石韦散加减。如为热症吐血,可用石韦50g,浓煎顿服。
3、近年来试用于治白细胞减少,配红枣,方如石韦红枣汤:石韦30g、红枣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用量:6~30g。
处方举例:石韦散加减(《普济方》):石韦30g,旱莲草18g,紫珠草12g,白芍12g,瞿麦12g,冬葵子30g,白术12g,滑石18g,当归9g,炙甘草4.5g,水煎服,治肾结石血尿。
注:石韦的原植物很多,分布地区甚广。商品分为大叶石韦和小叶石韦两类,同等药用。但叶片的背面必需具有密生棕黄色柔毛者才能药用。多种瓦苇和骨牌蕨,星蕨,其叶背面孢子囊作两列点状排列,而无星状密生的柔毛,习惯不作药用。
复方石韦胶囊:
复方石韦胶囊主要是由石韦、黄芪、苦参、_蓄4种药物合成,可起到降温去除湿热,改善尿道病痛之功效,是一种胶囊剂。此药气味中带有稍许的香味,吃起来有点苦。若是患有小便不顺,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及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症的患者,都可服用此药,这些都是复方石韦胶囊药品能够治疗的病。
不过,因复方石韦胶囊中有苦参,而苦参的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研究员在实验中发现,苦参碱有消炎、抗过敏及减弱免疫力的作用,是属于一种含毒低量的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将毒性遗传能力,使用不当的话会出现头晕、恶心、胃难受、局部疼痛等现象。
另外,患者在使用复方石韦胶囊时候要注意不可抽烟和喝酒,也不可吃辛辣食物及不能在服药期间和滋补性中药同时使用。
三、中草药名方:石韦散1的功效与作用
石韦散1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集偏方》。
【异名】石韦瞿麦散(《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石韦60克(去毛)瞿麦30克滑石150克车前子90克葵子60克
【用法】上五味,捣筛为散。每次服3克,一日三次。
【功用】清热利水通淋。
【主治】淋病,小便不利,溺时刺痛。
提醒您:石韦散1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四、石韦的功效与作用
……
④《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
⑤《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⑥《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⑦《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⑧《闽东本草》:"治痢疾。"
石韦配伍应用
配蒲黄,清热利尿,去瘀止血。蒲黄甘平,入肝、心包二经血分,功能止血散瘀;兼利小便,石韦苦寒,入肺膀胱二经,功善利尿,蒲黄得石韦,则通淋利尿之力加强;石韦得蒲黄,则止血散瘀之力有增。二药合用,共奏清热利尿,去瘀止血之功。如《千金方》石韦散,即取此二者等药组方,善治血淋诸证。
配地榆,共奏清热凉血。收涩止血之功,善治湿热血淋及血热崩漏等症。
配槟榔,降逆、行气、化湿,则共具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善治气热咳嗽咯痰诸疾,如《得配本草》讲:石韦配槟榔、姜汤、治气热咳嗽。”
方剂制剂
石韦散(《千金要方》):本品、当归、蒲黄、芍药。剂型:散剂。服法用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功效主治:通淋止血。主治血。
石韦汤(《全生指迷方》):本品、车前子。主治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胀等。
治尿血淋浊方(《贵州草药》):本品、猪鬃草、金钱草。主治淋浊尿血诸症。
治咳喘方(《经验方》):本品、佛耳草、蒲公英、一枝黄花,主治慢性咳嗽。气喘咯痰等症。
石韦大枣汤。
原料:石韦30克,大枣10克。
做法:先将大枣掰开,石韦洗干净,备用。锅中加适量水,放入石韦、大枣,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煮20分钟,饮汤吃枣。
药膳功效:本汤利尿除热、降压降脂,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肥胖、血脂偏高者的佳品。
石韦附方
治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石韦散)
治淋浊尿血:石韦、猪鬃草、连钱草各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治石淋:石韦(去毛)、滑石各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用米汁若蜜服一刀圭,日二服。(《古今录验》石韦散)
治尿路结石:石韦、车前草各一两,生栀子五钱,甘草三钱。水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南昌医药》(1):14,1972)
治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脝:石韦(去毛,锉)、车前子(车前叶亦可)等分。上浓煮汁饮之。(《全生指迷方》石韦汤)
治痢疾:石韦全草一荫,水煎,调冰糖五钱,饭前服。(《闽东本草》)
治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纲目》)
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锉)等分。上二味,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石韦散)
治慢性气管炎:石韦、蒲公英、佛耳草、一枝黄花各-两。水煎浓缩,分二次服。(中医研究院《攻克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30,1971)
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肺气肿、喘息不得卧:石韦120克,水煎服。
肺痈吐脓、肺热咯血:鲜石韦60克,水煎服。
急性膀肌炎、尿路感染:石韦30克,车前草20克,滑石18克,甘草3克,J;;柏10克,水煎服。
治气淋,小腹胀满闷:石韦一两(去毛),鹅不食草一两。上件药捣碎,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半,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治发背:石韦于二、七月采叶,阴干炒末,冷酒调服。(《本草图经》)
治玉枕疮,生枕骨上如痈,破后如筋头:石韦、雄蚕蛾(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散,于贴取差。(《圣济总录》石韦散)
治烫火伤:将(石韦)孢子囊群刮下,调青油或蜡烛油涂敷伤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治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石韦30g,大枣15g,甘草3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石韦副作用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石韦含β-谷甾醇、芒果苷、异芒果苷、延胡索酸等。
药理作用:
石韦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抗病毒,镇咳,祛痰作用。
临床研究:
据报道,有柄石韦叶20片左右,水煎服;治急性肾盂肾炎,多有效(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内科疾病).1970.65)。用石韦、鸡血藤、太子参、陈皮、阿胶,煎服2——6个月,可使周围血象三系恢复正常(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9)。石韦还可治疗乳糜尿,尿路结石,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放疗或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宜忌配伍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滑石、杏仁为之使。得菖蒲良。(《本草经集注》)
无湿热者勿与。(《本草从新》)
真阴虚者禁用。(《得配本草》)
上一页全文完(共 15986字)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