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药招商 > 正文

医药招商

老人慢淋白血病晚期症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安心医药2023-11-13医药招商121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是怎样的根据临床分期、症状和疾病活动情况而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一慢性惰性病程,随访结果表明早期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早期(Rai0~Ⅱ期或BinetA期)患者无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是怎样的

根据临床分期、症状和疾病活动情况而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一慢性惰性病程,随访结果表明早期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早期(Rai 0~Ⅱ期或Binet A期)患者无须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出现下列情况说明疾病高度活动,应开始化疗。

(1)体重减少≥ 10%、极度疲劳、发热(38℃)>2周、盗汗。

(2)进行性脾肿大或脾区疼痛。

(3)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或直径>10cm。

(4)进行性淋巴细胞增生,2个月内增加>50%,或倍增时间

(5)激素治疗后,自身免疫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反应较差。

(6)骨髓进行性衰竭;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出现或加重。在疾病进展期(Ⅲ、Ⅳ期或C期),却无疾病进展表现者,有时也可“观察和等待”。

老人慢淋白血病晚期症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既往因无药物和方案能够治愈或延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存期,治疗均为姑息性,要求毒性小,能有效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症状。

近来研究发现,完全缓解患者生存期较部分缓解和无效者长,因此应致力于提高完全缓解率和尽可能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

(1)化学治疗。苯丁酸氮芥(CLB)是烷化剂,有连续和间断两种用法。连续用药剂量为每日4~ 8mg/m2,连用4~ 8周。其间需每周检查血象,调整药物剂量,以防骨髓过度受抑制。间断用药总量0.4~ 0.7mg/kg,1天或分成4天口服,根据骨髓恢复情况,每2~ 4周为一个循环。对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烷化剂完全缓解率不足10%,总治疗反应率50%~ 60%,预期中位生存期50~ 70个月。

氟达拉滨(Flu)是嘌呤类似物,用量一般为每日25~ 30mg/m2连续3天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一次。Flu的完全缓解率达20%~ 30%,总反应率约80%,中位缓解期约是CLB的2倍,但二者总生存期无差异。

其他嘌呤类药物还有喷妥司汀(dCF)和克拉屈滨,烷化剂还有环磷酰胺。COP或CHOP联合方案化疗并不优于单药治疗。烷化剂耐药者换用Flu仍有效。嘌呤类似物联合烷化剂,如Flu联合环磷酰胺(FC),优于单用Flu,能有效延长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成为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之一。

(2)免疫治疗。阿来组单抗(Campath-1H)是人源化的鼠抗人CD52单克隆抗体,几乎全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表面均有CD52表达。p53缺失者对烷化剂、嘌呤类药物及CD20单抗耐药,而Campath-1H对其仍有疗效。Campath-1H能够清除血液和骨髓内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也可考虑用于维持治疗。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表面CD20表达较少、血浆中存在可溶性CD20分子,Rituxima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清除过快,需加大剂量或密度才能有效。与Campath-1H相比,Rituximab骨髓抑制和潜在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均较弱。

(3)化学免疫治疗。Rituximab可以增强嘌呤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Rituximab+ Flu的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高于单用Flu。FC联合Rituximab(FCR)治疗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率70%,总反应率95%,40%以上完全缓解患者的骨髓中PCR检测未发现微小残留病,4年无治疗失败生存率为69%。这是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迄今获得的最佳治疗反应。

(4)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缓解期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优于传统化疗,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可转阴,但随访至4年时,50%复发。Allo-HSCT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使部分患者长期存活至治愈,但患者多为老年,常规方案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多,近年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技术不断成熟,可望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提高存活比例。

(5)并发症治疗。因低γ球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缺乏及老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极易感染,严重感染常为致死原因,应积极治疗。反复感染者可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且脾大明显者,可考虑切脾。

二、什么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疾病,细胞以正常或高于正常的速率复制增殖,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恶性疾病。

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其实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T细胞者较少。本病在欧美各国是最常见的白血病,而在我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较少见。

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1.一般症状约1/4患者无症状,因检查血常规而偶然发现。疲乏、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和虚弱为常见症状。多在患者发生贫血或淋巴结、肝脾肿大前发生。其他少见症状包括CLL细胞鼻黏膜浸润所致慢性鼻炎,感觉运动神经的多发性神经病变,对蚊虫叮咬过敏等。在疾病的进展期,患者可有体重减轻、反复感染、出血或严重贫血症状。此外,CLL患者多为老年人,可合并有肺、心脏和脑血管疾病的表现。

2.淋巴结肿大80%的CLL患者诊断时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部位为颈部、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区。典型CLL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但在合并感染时可有触痛。高度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和影响器官功能,如口咽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腹腔淋巴结肿大可引起泌尿道梗阻和肾盂积水,压迫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但CLL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很少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若出现此综合征,高度怀疑合并肺部肿瘤。

3.肝脾肿大约半数CLL患者诊断时有轻度或中度肝脾肿大,常伴有饱满感和腹胀。病程中部分患者脾大可超过脐水平,甚至延伸至盆腔,少数脾大者可伴有脾功能亢进,造成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部分CLL患者可有肝大。肝大者肝功能异常多为轻度,多不伴黄疸。但如腹腔淋巴结肿大压迫胆道者可产生梗阻性黄疸。

4.结外累及对CLL患者尸检时常发现有脏器浸润表现,但引起器官功能异常者少见。例如,一半以上患者尸检发现肾间质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但罕见肾功能衰竭者。在某些器官和组织伴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时可产生症状,如在眼球后、咽部、表皮、前列腺、性腺及淋巴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引起突眼、上呼吸道阻塞、头皮结节、尿道梗阻等相应症状。肺间质浸润者肺X线摄片显示结节或粟粒样改变,可致肺功能障碍。胸膜浸润可产生血性或乳糜样胸腔积液。白血病细胞浸润可致消化道黏膜增厚,产生溃疡、出血、吸收不良。CL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少见,可产生头痛、脑膜炎、脑神经麻痹、反应迟钝、昏迷等症状。

5.少见临床表现

(1)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白血病:10%~15%患者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白血病。最常见转化为Richter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肝、脾、淋巴结增大、发热、腹痛、体重减轻,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迅速增多。淋巴结活检病理为大B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淋巴瘤。通过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DNA序列分析等研究,证明有1/2Richter综合征患者其大淋巴细胞来源于CLL的单一克隆。Richter综合征患者对全身化疗反应很差,一般生存期4~5个月。CLL还可转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约20%的CLL患者可合并Coombs试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中一半患者有明显临床表现。2%CLL患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CLL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是否合并免疫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无相关。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一般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良好。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若无效者可试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脾切除或脾区照射。

(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报道CLL合并纯红细胞再障患者可高达6%,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骨髓幼红细胞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减低,但不伴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短暂疗效。大多数患者对化疗有效,可升高血红蛋白数值,同时伴CLL病情减轻。环孢素A并用或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合并纯红细胞再障的CLL患者也有效,但常仅为血红蛋白量升高,CLL病情无改善。

6.继发恶性肿瘤CLL患者可因自身免疫缺陷或化疗导致继发性恶性肿瘤。最常见为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其他肿瘤有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1.国内诊断标准综合近15年国内报告并参考国外文献,CLL的诊断标准归纳修订如下。

(1)临床表现:

①可有疲乏、体力下降、消瘦、低热、贫血或出血表现。

②可有淋巴结(包括头颈部、腋窝、腹股沟)、肝、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9/L,形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和不典型淋巴细胞。上述异常持续≥3个月。

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③免疫分型:B-CLL:CD5、CD19、CD20阳性;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阳性;sIg弱阳性,呈κ或λ单克隆轻链型;CD10、CD22阴性。T-CLL:CD2、CD3、CD8和(或)CD4阳性;绵羊玫瑰花结试验阳性;CD5阴性。

(3)排除其他疾病:①除外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和幼淋细胞白血病;②排除病毒感染、结核、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其他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疾患者。

根据外周血及骨髓中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及不典型淋巴细胞的不同比例可将B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分为3种类型:①典型CLL:90%以上为类似成熟的小淋巴细胞;②CLL伴随幼淋巴细胞增多(CLL/PL):幼稚淋巴细胞>10%,但<50%;③混合型: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细胞体积大、核/质比例减低,胞质呈不同程度嗜碱性染色,有或无嗜天青颗粒。

2.国际诊断标准国际CLL工作会议(IWCLL)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CLL协作组标准。

(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加>5×109/L,经反复检查,至少持续4周以上(NCI),或10×109/L,持续存在(IWCLL)。

(2)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分型:①典型CLL:不典型淋巴细胞≤10%。②LL/PL:外周血幼淋巴细胞占11%~54%。③不典型CLL:外周血中有不同比例不典型淋巴细胞,但幼淋巴细胞<10%。

(3)B-CLL免疫分型:SMIg+/-,呈κ或λ单克隆轻链;CD5,CD19,CD20,CD23,FCM7+/-,CD22+/-。

(4)至少进行一次骨髓穿刺和活检,涂片显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30%;活检呈弥漫或非弥漫浸润。

诊断评析:患者年龄是诊断CLL的重要参数,因为95%的CLL发生在50岁以后。病史中颈部和(或)左上腹无痛性肿块有提示价值,据此应即查血常规。如显示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绝对数≥5×109/L,并持续存在,应高度疑似CLL,在除外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后可做出基本诊断。进一步行血涂片显微镜下复核,如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占60%以上则可确诊。骨髓涂片通常和血涂片的结果是一致的,具有辅助诊断作用。骨髓病理切片可了解病变的程度,在核实诊断的同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由于B-CLL的白血病细胞有较特异的免疫表型,对不典型病例有助于鉴别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了解疾病范围,不是诊断的依据。

从上述剖析中可看出,病史及体格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而血液学检测则具决定价值,免疫学检查有辅助作用。

四、什么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因及表现是什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简称慢淋白血病)是由于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存活时间延长而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恶性疾病。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实际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慢淋白血病绝大多数为B细胞性,T细胞性者较少。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瘰疬”、“癥积”、“虚劳”等病证范畴。

【临床表现】发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90%的患者在50岁以上发病。起病十分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许多患者因其他疾病至医院就诊才被确诊。早期症状可能有乏力、疲倦,后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常首先引起患者注意,以颈部、液部、腹殷沟等处淋巴结肿大。偶因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输尿管而出现阻塞症状。50%~70%患者有轻至中度脾大。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紫癜。T细胞慢淋白血病可出现皮肤增厚、结节以至全身红皮病等。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常易感染。约8%患者可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