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苷的作用与功效(肌苷)
一、肌苷和肌酐的区别
两者是不同,肌苷是9в_d_核糖次黄嘌呤用于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各种慢性肝脏疾病,而肌酐是骨骼肌代谢产物,但现在也可以人工合成,通过肌酐生化检查可以检测肾脏的疾患,
二、肌苷怎么读
[jī gān]
肌苷(Inos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12N4O5,是由次黄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的核苷类化合物,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各种心脏疾患、急性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此外尚可治疗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用途
用作辅酶类药物。肌苷是机体内ATP、辅酶A、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部分,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能提高机体ATP的水平,可转化为多种核苷酸,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肌苷对细胞膜有良好的通透性,能直接进入细胞,转变为核苷酸,再进一步变成ATP参与代谢,有促进肝细胞恢复,防止脂肪肝的作用,并能提高各种酶的活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异常时,肌苷可作为一辅助保肝药使用,也可用于抢救肝昏迷。
三、肌苷是什么
肌苷是机体内ATP、辅酶A、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部分,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能提高机体ATP的水平,可转化为多种核苷酸,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肌苷对细胞膜有良好的通透性,能直接进入细胞,转变为核苷酸,再进一步变成ATP参与代谢,有促进肝细胞恢复,防止脂肪肝的作用,并能提高各种酶的活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异常时,肌苷可作为一辅助保肝药使用,也可用于抢救肝昏迷。肌苷片系肝病辅助药。肌苷在体内转变为肌苷酸及三磷酸腺苷,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各种酶,特别是辅酶A与丙酮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继续进行代谢,活化肝脏功能,促进受损伤肝脏的恢复。。
用法及剂量:口服0.4-0.8克,每日3次;静脉注射或点滴,1次100-200毫克,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0.1克/片;注射剂每2毫升含100-200毫克。
副作用:口服可有胃部不适及轻微腹痛。静注时可有颜面潮红、恶心、胸部烧灼感等。
用法及剂量:口服o.4-0.8克,每日3次;静脉注射或点滴,1次100-200毫克,每日1-2次。
剂型及规格:片剂0.1克/片;注射剂每2毫升含100-200毫克。
副作用:口服可有胃部不适及轻微腹痛。静注时可有颜面潮红、恶心、胸部烧灼感等。
四、肌酐和肌苷到底一样不一样
苷旧称配糖体,是一种糖与非糖有机物结合的化合物,水解后生成糖和非糖物质两部分。例如,核糖与一种含氮碱(嘌呤或嘧啶)结合,生成核糖苷,简称核苷( nucleoside)。核苷再与磷酸结合生成核苷酸( nucleotide),许多核苷酸结合形成的多聚核苷酸叫核酸( nucleic acid),即通常所说的 DNA和 RNA。
苷(读作甘 gān)、甙(读作代 dài),是同一个意思。但甙字已废弃,目前正规的化学词典和生物化学词典以及新版医学词典上都已见不到甙字,但不少医师、检验人员,特别是药学专业人员仍在用这个甙字。
酐原是指酸脱去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例如,两分子醋(乙)酸( CH 3 COOH)失去一分子水( H 2 O)生成醋酐。由于读音近似,常有人将苷和酐混淆。例如,临床上常将葡聚糖( dextran)称为右旋糖酐,但有的错写成右旋糖苷。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而肌苷为人体的正常成分,参与体内核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系,提高辅酶A的活性,使低能缺氧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继续顺利进行代谢,有助于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可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并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肌苷常用来治疗肝炎等。
把肌苷和肌酐混为一谈,医学水平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