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外用止痛验方(丁公藤)
一、丁公藤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 4.1拉丁名 4.2英文名 4.3丁公藤的别名 4.4来源 4.5植物形态 4.6采制 4.7性状 4.8化学成分 4.9性味 4.10功能主治 5石南藤的别名·丁公藤 6丁公藤中毒 6.1临床表现 6.2治疗 7丁公藤药典标准 7.1品名 7.2来源 7.3性状 7.4鉴别 7.5检查 7.5.1水分 7.5.2总灰分 7.6浸出物 7.7含量测定 7.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7.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7.4测定法 7.8丁公藤饮片 7.8.1炮制 7.8.2性味与归经 7.8.3功能与主治 7.8.4用法与用量 7.8.5注意 7.8.6贮藏 7.9出处 8参考资料附: 1用到中药丁公藤的方剂 2用到中药丁公藤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丁公藤 1拼音
dīng gōng téng
2英文参考obtuseleaf erycibe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rycibe obtusifo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aulis Erycibe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obtuseleaf erycibe ste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丁公藤为药名:1.丁公藤又名包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2.丁公藤为石南藤的别名。
4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丁公藤又名包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anth.的藤茎。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辛,温,有毒。发汗,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内服:水煎或水酒各半煎,3~6g。外用:浸酒局部涂擦。内服过量中毒,则产生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等症。孕妇忌服。含有效成分东莨菪素、东莨菪苷及包公藤甲素。东莨菪素、东莨菪苷有抗炎、消肿作用。包公藤甲素有缩瞳及降低眼压作用,还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心缩力。丁公藤还可***免疫[1]。
丁公藤
4.1拉丁名Caulis Erycibe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4.2英文名obtuseleaf erycibe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4.3丁公藤的别名麻辣子。
4.4来源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的茎藤。
4.5植物形态攀援藤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cm,宽2~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干时显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占。总状聚花序腋生或顶生,密被锈色短柔毛;花小,金黄色或黄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浅钟状,长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在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胚珠4。浆果珠形,具宿萼。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地丛林中,攀援于树上。产于广东。
4.6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后,晒干。
4.7性状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4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的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状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木部宽广,有不规则的花纹(异型维管束)及多数小孔。无臭,味淡。
4.8化学成分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
4.9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4.10功能主治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5石南藤的别名·丁公藤丁公藤为石南藤之别名[1]。出《本草拾遗》。
石南藤又名南藤、爬巖香、丁公藤。出《本草图经》。为胡椒科植物巴巖香Pipe wallichii(Miq.) Hand. Mazz.var.hupehense(DC.)Hand. Mazz.的茎叶或全株。分布湖北、湖南、广东及四川等地。辛,温。祛风通络,强腰脚,止痛,壮阳。治风寒湿痹,肾虚腰痛,痛经,阳痿,咳喘。煎服:915g;或浸酒饮。本品含生物堿、鞣质等[2]。
6丁公藤中毒丁公藤属璇花科植物,以丁公藤的根、茎供药用。性温、味辛、有毒。[3]
6.1临床表现大汗、出血、四肢麻痹等。[3]
6.2治疗丁公藤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如出汗不止,可以用糖盐水。
2.甘草60g,水煎成150~200ml,加蜜糖30g服完。3.用温水洗身。
7丁公藤药典标准 7.1品名丁公藤
Dinggongteng
ERYCIBES CAULIS
7.2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7.3性状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导管呈点状。气微,味淡。
7.4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1,浸渍过夜,加热回流6小时,滤过,滤液加6mo1/L盐酸溶液6m1,加热回流3小时,蒸干,残渣加乙醇l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东蓖若内醋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 ml含0.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户,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醋一甲酸(6:10: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7.5检查 7.5.1水分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7.5.2总灰分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7.6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
7.7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7.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32:68:0.1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8nm。理论板数按东蓑若内醋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0
7.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东夏若内醋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I ml含40[tg的溶液,即得。
7.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70%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6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烧瓶中,浓缩至约l ml,加3mol/L盐酸溶液loml,水浴中加热水解2小时,立即冷却,移人分液漏斗中,用水10 ml分次洗涤容器,并人分液漏斗中,加氯化钠2g,用三氯甲烷强力振摇提取5次,每次15m1,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无水硫酸钠2g,搅拌,滤过,容器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滤过,滤液合并,70℃以下浓缩至近干,立即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IOmI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7.7.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醉,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东蓑若内醋(C10 H804)不得少于0.050%。
7.8丁公藤饮片 7.8.1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7.8.2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7.8.3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7.8.4用法与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7.8.5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7.8.6贮藏置干燥处。
7.9出处二、丁公藤有什么作用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1、丁公藤具有舒经通络的作用,非常适用于半身不遂、跌扑肿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的治疗,能够起到祛瘀散寒的作用。2、研究表明丁公藤中含有包公藤乙素,可以抗炎镇痛。
三、丁公藤的功效与作用
1、丁公藤可以舒筋活络,也可以消肿和止痛。丁公藤用来制作常用的两种药酒,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丁公藤风湿药酒除治风寒湿痹外,亦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2、丁公藤辛散温通,尤长于发散,善_风湿,消肿止痛。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中国药典》);或配桂枝、羌活、乳香等,如丁公藤风湿药酒(《中国药物大全》)。
3、丁公藤粗提物腹腔注射能显著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其有效成分东莨菪素腹腔注射对蛋清和组胺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均呈明显的保护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粗提物或东莨菪素对二甲苯引起的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四、丁公藤的作用
丁公藤,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中文学名
丁公藤
别称
麻辣子、包公藤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快速
导航
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关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炮制方法生理特性产地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植物的藤茎。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肝、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相关配伍
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丁公藤风湿药酒。(《中国药典》)
用法用量
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禁忌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生理特性
攀援藤本,长可达10米以上。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片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两面均无毛;干时通常呈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点,侧脉每边5~8条,在下面微凸起。6~8月开花,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8厘米,密被锈色短柔毛;花小,金黄色或黄白色,两性;萼片5,卵形或阔卵形,先端圆钝,外面被褐色柔毛,宿存;花冠浅钟状,长9~10毫米,5深裂,裂片2裂,外面密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胚珠4。浆果球形,直径1.5~2厘米。种子1粒。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