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保健 > 正文

医疗保健

催眠暗示疗法(什么是暗示疗法)

安心医药2023-11-10医疗保健112
一、“暗示疗法”是什么你知道吗?现代医学上有一种“医源性疾病”,这种病是因为医生不当的举止言词而引起的。一个人本来没病,却怀疑自己有病,碰巧遇到了一个言语粗暴、工作马虎的医生,轻率地给他下了“癌症”的

一、“暗示疗法”是什么

你知道吗?现代医学上有一种“医源性疾病”,这种病是因为医生不当的举止言词而引起的。一个人本来没病,却怀疑自己有病,碰巧遇到了一个言语粗暴、工作马虎的医生,轻率地给他下了“癌症”的诊断。那末,这位健康的“患者”,就很有可能成为“恐癌症”的真正患者了。他会情绪激烈波动,思想负担过重,四处奔走求医。这种医者的不当言词给“病人”带来的恶果,就是因为“病人”接受了医务工作者投射暗示的结果。

暗示的心理作用往往很大,不容忽视。不仅医学上应用暗示作用,各行各业都开始普遍地运用暗示的心理作用。瑞士有一位艺术家,他为失眠患者塑造了一尊打着哈欠、睡眼朦胧的瞌睡者的半身塑像。这尊塑像的表情诱惑力颇大,失眠者看着它,不一会儿也连连地打着哈欠,沉沉入睡了。美国的一家电视台,每晚在电视节目结束时,向观众说一声:“祝你晚安”之后,便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并深深地打着哈欠的人的图象,帮助观众中的失眠者很快入睡。美国某个城镇的长途公共汽车站,为了使人们在等候长途公共汽车时,不致因为感到时间过长而烦躁恼火,便请来了雕刻家,雕塑了三尊排队候车的石膏像。结果有效地“培养”了乘客的耐心,乘客们不再吵吵嚷嚷地谩骂和提意见了。

暗示可以起积极的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作用。暗示也可以分为他暗示和自暗示,也就是说,既可以接受别人(例如,医生)的暗示,也可以自己暗示自己。运动员在平日训练时和紧张比赛时,都可以经过自我暗示作用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自我暗示下,考试时不怯场,消除紧张、慌乱的情绪,保持正常的以至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可以取得好成绩。

用暗示疗法治疗心理疾病时,通常都是用催眠术来进行。因为患者在患病期间,高级神经活动已经处于比较衰弱的状态,经过催眠,就可以使患者的大脑皮质处于暂时的抑制状态,这时给他们各种暗示性的刺激,就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新的兴奋中心,抑制旧有的因精神创伤所产生的症状,慢慢地会使病情好转,消除症状。

进行暗示疗法时,起码要具备两项条件:一、作为暗示者,应当在被暗示者心目中有能使他信赖的较高威望。这样,暗示者(医生等人)在询问过病史和进行检查后,便可以用简短有力、充满信心的语言,对病人进行鼓励和诱导,告诉病人,他的病情会很快好转,最终可以完全根除。这样做法,就可以造成病人迫切期望治疗的心情,从而打下坚信能够治愈的心理基础。二、被暗示者本人要有充分的信心,有了足够的信心,才可以和暗示者双方密切合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有些暗示由于内容和方法安排得欠妥善,其效果往往会和暗示者本人的主观愿望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接受暗示的人,常常从兴趣出发,对于他感到具体的新鲜的东西特别敏感,从而容易接受其消极影响的缘故。德国法律心理学家柏替在他写的《法律心理》这本书里写道:有些电影包含有犯罪的具体情节,它的目的虽然是告诫人们,不要犯罪,犯罪者最终会得到恶报等等。但是,这样的暗示对于青少年的作用很小,甚至不起什么作用。反过来,它倒会暗示给青少年怎样去犯罪,引起“不妨犯一次罪”的冲动等等。因为青少年们往往被电影所表现的生动具体、鲜明新颖的形象所吸引,从而着迷于犯罪本身的动作,以及对犯罪行为产生魔力般的跃跃欲试的想象。

法律心理学家柏替的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在我国,《少林寺》影片放映后,奔赴河南少林寺出家学艺的青少年,一时之间络绎不绝,以致报刊上不得不刊登出劝阻的文章;《大西洋底来的人》电视连续剧播出后,据说报考海运学院的青年剧增;《血疑》电视连续剧播出后,有些女孩子怀疑自己也得了白血病,甚至殉情死去……所有这些,无不说明了暗示心理对青少年的作用。这能单纯责怪青少年幼稚吗?我说不能,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中,有一条就是:他们看电影、看电视剧的时候,往往不注意思想性,吸取人们认为有益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去“各取所需”,只注意电影或电视剧里面他们感兴趣的情节。人们常常强调,对青少年观众和读者来说,更应当注意“寓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道理也就在这里。

对于青年人本身来讲,当你了解到自己的这种弱点的时候,就应当有意识地抵制消极的暗示影响,冷静地理智地去分析和鉴别真假、善恶与美丑的界限。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你持有“自我暗示”这一武器。你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不跟着外界别人的暗示去瞎跑。暗示,包括暗示疗法,并不是万能的、威力无比的。有些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神经比较脆弱的人,最容易接受暗示,这从反面论证了这个道理。

二、暗示疗法的简介

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手段暗示患者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一种观点、信息或态度,以消除某种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暗示治疗的具体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有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手术暗示、情境暗示等。此外,心理医生对患者的鼓励、安慰、解释、保证等也都有暗示的成分。

暗示疗法可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类。他人暗示是施治者利用患者对他的信赖和顺服给予暗示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或消除其心理的或生理的症状。自我暗示是患者通过自己的认识、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调节和改变其心身状态。暗示疗法常用于治疗神经症、癔病、强迫症、运动障碍、口吃以及其他一些心身疾病。

三、什么是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一种通过语言或其他途径让病人听从医生的指示,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对病人造成一定的影响,诱导他往好的一面发展,从而解除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困扰,对消除一些心因性疾病有很好的积极效果。

催眠暗示疗法(什么是暗示疗法)

这种暗示疗法可以是医生对病人的暗示,通过暗示、信任和顺从来构成一个比较好的调节系统,从而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有一些病人,自己的意志力不是很坚强,是十分容易接受这种暗示的。包括心理失调、不平衡的病人,惰性较强的病人和神经系统弱型的病人,他们接受暗示是能力很强,暗示疗法对他们来讲是十分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暗示疗法也可以是病人对自己的自我暗示。医生可以帮助病人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病人的方法,来让病人对自己进行比较有效的自我暗示。比如病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没有什么,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而已”。这样就不会对事情由于太在意而导致自己过度紧张、压抑、多疑,甚至产生很多不良情绪。而面对其他人的时候,有些人会感觉他们要与自己为敌或是在议论自己,这种心理严重的影响了自己正确的判断能力,让自己产生不安、郁闷等负面心理,并感觉心理十分的不平衡。这个时候就要告诉自己“他们大概只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并没有议论自己”。然后要学会适时制止自己的那些胡思乱想,告诉自己“也许是自己弄错了”、“他不是那样的人”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让自己的心理变得平衡许多。

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是自我暗示的一种很好的做法。很多时候,产生悲观情绪的原因是你把事情看的太严重、太复杂、太消极了,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和将要给你造成的影响,以及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而没有看到它的另一面。在自己的心理十分不平衡的时候,要学会暗示自己换个角度从其他方面去看问题,而不要总是盯住事物的消极面,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问题想问题,也许就会海阔天空。要学会看事物好的一面,愉快的一面,并把好的事情串联到一起,这样,你就能够感到积极、乐观,心理压力和失衡的感觉自然也就减轻了许多。

暗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很多,可以针对病人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暗示疗法,相信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在,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具体是用一些与病人病症无关或是无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给病人服用,但病人在心理上却觉得十分的安稳,这种方法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暗示疗法的方式

运用暗示疗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暗示疗法

是指让求治者静坐在舒适安静的椅子上,施治者以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求治者以诱导和暗示,使求治者接受暗示从而改变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达到治疗目的。

间接暗示疗法

则是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检查的配合,用语言强化来进行的暗示治疗。临床医学上可通过对求治者的躯体检查操作,或使用某一仪器或注射某些药物,以及使求治者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再结合施治者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从而使暗示效果更显著。例如,在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时,施治者可用电刺激肌肉,同时以均匀有力的语调,用预先备好的暗示语句,如,“你的肢体已通电,神经电流已逐渐畅通,肌肉开始逐渐有力”等,对求治者进行积极的暗示,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