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中国首现埃博拉病毒)
一、非洲埃博拉病毒是哪一年爆发的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病毒疫情,截至2014年1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美国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与西班牙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290例,其中6128人死亡。
近日,由北京淘梦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浙江知闲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淘梦影业有限公司独家制作,北京淘梦银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宣发,王岩川导演,朱丹、谭凯领衔主演,魏子千、童苡萱、王韬、李飞主演的电影《阻击埃博拉》在海南举办开机仪式!
影片以20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真实历史事件为原型,讲述了援塞医疗队队长钟志成,疫苗组方蔷,医疗组曾晓鸥等人临危受命带领医疗队,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病毒肆虐的西非大陆抗击“血疫”埃博拉病毒的英勇故事!
电影《阻击埃博拉》将高度还原解放军首支援塞抗埃医疗队面临的种种困难:除了高致死率的埃博拉病毒,30多度的高温工作环境、极为严苛的医疗条件、当地居民及医护人员薄弱的防疫知识等,都是不可控因素。
在援塞医疗队来之前,这里的医护人员感染128名,死亡102名,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据当年亲历者回忆,很多同事为勇士们送行时泪洒现场,“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就是敢死队!”
首批医疗队在2个月的战斗中,实现了100多名中塞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无一交叉感染,挽救100多名患者生命,让国际社会见证了中国力量!
二、中国十大最可怕的病毒
史上可怕的病毒,前10名的病毒中,新冠居然没有上榜!
10大病毒:
第10名,西尼罗河病毒,该病毒是由蚊子传播,是十大病毒中较为温和的一种。
90%的人患病后并无症状或是轻微流感,剩下10%会因病毒进入脑中患脑炎而死。得了这种病毒的人重则只能面临死亡,在当时也是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可以去有效的制止。
第9名,马尔堡病毒,该病毒引发的疾病叫马尔堡出血热,会通过人的体液传播。
通常一周后并发身亡,发病死亡率达90%,且无药可治。是不是很恐怖呢?
第8名,sars冠状病毒,也就是俗称的非典。
该病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死亡率10%左右。不知道还有没有印象,当时也都是选择不出门,甚至还用迷信的方式来驱赶病毒。
第7名,埃博拉病毒。
第6名,艾滋病,由于病毒攻击使得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失效
患有该病的人往往死于其他小病。死亡率达到了99%,是目前医学界最难攻克的疾病。
第5名,登革热病毒,有伊蚊传播每年有近1亿人感染
可以医治但要求非常高的医疗条件,发病地区多为不发达的热带地球。
第4名,狂犬病,由动物撕咬传播,致死率100%,不过1882年狂犬疫苗的问世可以及时治疗。所以现在如果被狗咬着就得在第一时间去打狂犬疫苗,以保证自己的性命。
第3名,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致死率大概20%,这种病毒十分容易感染,而且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许多人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
第2名,甲型流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N1N1和H7N9,该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分化出新的病毒,每次重组会变异为不同的类型。因此难以对症下药,传染率都非常高。现在的话疫苗都已经问世,一出生的宝宝就要打各种的疫苗,来保证以后的健康成长。
第1名,天花病毒,席卷全球的天花病毒,夺取了全球10亿人的生命。欧洲人带去的天花几乎让印第安人种族灭绝,天花病毒在1977年被人类彻底消灭。
三、埃博拉病毒中国有吗
截止2022年5余额1日,埃博拉病毒中国还没有发现。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防范措施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四、埃博拉病毒起源
埃博拉病毒起源于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
扩展资料
病毒结构形态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
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
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
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