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合理使用(抗菌素)
一、抗生素和抗菌素的区别
一、作用对象不同
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对象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
抗菌素:抗菌素的作用对象主要是细菌。
二、来源不同
抗生素:抗生素是具有抗病原体活性的一大类物质,放线菌、链丝菌等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
抗菌素:抗菌素的来源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有一些是肽。
扩展资料
抗生素的使用注意点:
1、抗生素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菌的作用。因此,由病毒引起的炎症都不宜用抗生素。
2、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性感冒,麻疹,伤风,流感等药物无效,抗生素只针对于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3、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普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不用联合抗生素的方法。
4、每种抗生素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一般因病理而选择,有些老牌的抗生素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菌素
百度百科-抗生素
二、抗菌药有哪些
抗菌药是指用来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一类药物,它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菌药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①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天然物质,对其他细菌等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②半合成抗生素:以抗生素为基础,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而获得的抗菌药,如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多西环素、利福平等;③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临床上,一般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对抗菌药进行分类:
(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前者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后者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噻呋等。
(2)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3)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
(4)酰胺醇类:如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5)大环内酯类: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
(6)林可霉素类: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7)其他抗生素:如多肽类、多烯类、含磷多糖类等。
三、抗菌素是什么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四、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种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得半合成产品。
1941年,抗生素被真正用于临床中,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上将抗菌素的定义应当为: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
扩展资料
抗生素的作用有四种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外,而人体细胞无细胞壁,这也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人体细胞几乎没有毒性的原因。
2、改变胞质膜的通透性。
如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类固醇结合,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抗菌药物两性霉素B能选择性地与真菌胞质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使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内的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造成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起始、,肽链延伸及合成终止三阶段。在胞质内通过核糖体循环完成。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分别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不同阶段。
4、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可以抑制细菌核酸的功能,进而阻止细胞分裂和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利福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