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病早期的8个征兆(什么是坏血病)
一、坏血病是什么病
一、坏血病是什么疾病
坏血病主要是因为维生素C的缺乏而导致。所以当人体长时间没有补充维生素C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坏血病的症状,很容易会导致炎症、动脉硬化等并发症出现。并且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坏血病的出现而导致人类大部分地出现死亡。所以在出现这一类疾病以后,患者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
二、坏血病的病因
患者出现坏血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摄入不足。例如患者是新生儿,在孕妇母乳喂养的时候,营养不充分,就会导致新生儿身体当中出现维生素的缺乏,很容易会造成坏血病的情况出现。同时也可以通过脐带血来补充维生素。一般新生儿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在三个月以后,就有很多的新生儿因为身体当中没有足够的营养,而造成发病。
三、坏血病的症状
患者在出现坏血病以后,很容易会出现疲惫、乏力以及身体虚弱等情况。并且一些患者更是会有营养不良以及脸色苍白的情况。严重的患者更是会有牙龈肿痛的出现。小儿也会因为出现坏血病而导致下肢的假性瘫痪以及肿胀情况出现。
四、如何预防坏血病
1、保持充足的营养
患者在日常的饮食当中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可以改变烹饪的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饪当中丢失。同时在喂养孩子的时候也可以增加维生素C的食物。特别是一些患有大病或者是手术之后的患者,更是可以适当地服用维生素C。
2、对症治疗
患者在出现坏血病以后,需要保持口腔的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另外一些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可以通过输血的方法来进行血红蛋白的补充。
二、坏血病是什么简介
坏血病(scurvy),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所以维生素C缺乏病主要是指坏血病。但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还与炎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患有关。
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过去几百年间曾在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特别是在远航海员中尤为严重,故有“水手的恐惧”之称。
关于坏血病的明确记载始于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代,有的学者追溯至公元前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时代,另据称,在原始社会人类的遗体上也曾发现坏血病的遗迹。
关于坏血病的防治,早在17-18世纪就已经发现可以利用新鲜蔬菜、柑桔及柠檬等防治。1753年Lind的坏血病名著问卷心菜、肾上腺中提取出抗坏血病物质-“已糖醛酸”(hexuronic acid)。与此同时,的化学结构,1933年Reichstein人工合成成功,从而,人类终于征服了坏血病。但有关维生素C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则远未结束。
三、坏血病有什么症状
坏血病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所以维生素C缺乏病主要是坏血病。但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还与炎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患有关。
病理
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联结障碍,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粘膜下出血,医学上称为坏血病。
症状
缺乏维生素C数月,患者感倦怠、全身乏力、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瘀点、瘀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处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预防
(1)选择含维生素C的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中丧失,如西红柿、苹果、绿色蔬菜等。
(2)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不需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见消失,骨折自能愈和。
四、什么事坏血病
坏血病,是几百年前就知道的疾病,但是由于以前人类对它发生的原因不了解,当时被称作不治之症,且死亡率很高。一直到1911年,人类才确定它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产生的。在18世纪,坏血病在远洋航行的水手中非常普遍(他们远离陆地,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也流行在长期困战的陆军士兵中、长期缺乏食物的社区、被围困的城市、监狱犯人和劳工营中。例如140年前加州的淘金工人和90年前阿拉斯加的淘金工人都有大批的坏血病病例。坏血病开始的时候症状是四肢无力,精神消退,烦躁不安,做任何工作都易疲惫,皮肤红肿。病人觉得肌肉疼痛,精神抑郁。然后他的脸部肿胀,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口臭。皮肤下大片出血(看来像是严重的打伤)。最后是严重疲惫、腹泻呼吸困难,骨折,肝肾衰竭而致死亡。早年航海人员因坏血病死亡的灾难不可枚举,因为他们在航行时的食物是面饼、鱼和咸肉,含有很少的维生素C。 1497年7月9日到1498年5月30日,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他的160个船员中,有100多人死于坏血病。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1536年法国探险家Jacques Cartier在发现圣劳伦斯河之后,溯流而上抵达魁北克过冬。探险队中24人死于坏血病,其它多人也都病重。有一位印第安人教他们饮用一种arbor vitae(Thuja occidentalis)树叶泡的茶,就治好了这些人。后来发现这种树的叶子里每100克含有50毫克的维生素C。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荷南·科尔蒂斯将军,在1536年占领下加州Baja California后,因为水手多数患坏血病而回师,以致没有继续侵占加州本部。1577年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漂流在马尾藻海海面上,发现时所有的船员都死于坏血病。相对于在15世纪中国明朝的郑和多次率领下西洋的事迹记载,并无发现有大量船员因长期航行而染上坏血病而死,这与当时郑和船队带备蔬菜和水果有关,亦可见蔬菜和水果内的物质(后来发现是维生素C)对防治坏血病有很大的帮助。 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它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水手的生命。 1740年冬,英国海军上将George Anson率领961水手乘6艘船远征。1741年6月抵达JuanFernandez岛时只剩下335人,半数以上的船员死于坏血病。当时海军上将JohnHawkins发现长期航海时海员发生坏血病的机会和只吃干粮的时间成正比例。如果他们能够吃到新鲜食物,包柑橘类水果,就会迅速复原。因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在船上最难保存的食物,所以英国海军致力研究发展其代用品。 1747年英国海军医官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这个现在很著名的实验,12个严重的坏血病海员,大家都吃完全相同的食物,唯一不同的药物是当时传说可以治疗坏血病的药方。两个病人每天吃两个橘子和一个柠檬,另两人喝苹果汁,其它人是喝稀硫酸,酸醋,海水,或是一些其它当时人认为可治坏血病的药物。6天之后,只有吃柑橘水果的两人好转,其它人病情依然。Lind继续研究,1753年出版了《坏血病大全》(A Treatise on Scurvy)一书。英国的著名探险家库克船长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控制了可怕的坏血病。他在1768年到1780年间三次远航太平洋,他的船员有些生病,但是没有一人丧生于坏血病。而他同时许多其它探险船队中,坏血病依然猖獗。库克防治坏血病的贡献,使得伦敦皇家学会选他为会员,并授予他Coply奖章。每次航行靠岸时,库克都命令船员上岸购买水果蔬菜及绿色植物来补充营养。有一次他在旗舰Endeavour上带了7860磅的德国酸白菜Saukerkraut,船上70人一年航程中每人每周有两磅的供给。酸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含有50毫克的维生素C。虽然在Hawkins上将之后有经验的航海家都知道用柠檬汁代替柑橘类水果,可以防治坏血病,但是柠檬汁价格贵,贮藏不易,船长和船公司都觉得宁信其无,可以不用就不用。对柠檬汁的效果,公众也是存疑,在医学界也是争议不断。 1795年Lind去世,Lind人微言轻,他的实验结果也湮没无闻。但是另一位英国医生GilbertBlane相信Lind的结果,1795年Blane因为是英王御医而被任命为英国海军医疗委员会委员,由于他的努力,英国海军部才通令每个海军官兵每天都必须饮用3/4盎斯柠檬汁。1796年英国海军中坏血病病例大幅降低。英国海军战力倍增,在1797年击败西班牙舰队,缔造了大英日不落帝国。虽然英国海军部采用了柠檬汁,商业部却自行其是,因而坏血病在英国商船上仍然猖獗不止。70年之后,英国商业部在1865年才规定商船上的海员也必须每天服用柠檬汁。但那时还不知柠檬中的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 1907年Axel Holst和TheodorFrolich发表使用天竺鼠做坏血病实验的论文。他们观察到老鼠和其它的动物都不会生坏血病,只有天竺鼠和人类相似,在禁绝新鲜蔬果后会产生坏血病。这是为什么现代的医药研究一定要用天竺鼠做实验,所得的结果才能推引到人类的疾病上。我们现在知道天竺鼠和灵长类(包括人类)都不能自己制造维他命C,其它的动物都能在肝脏或肾脏中制造维他命C。人类大多数的疾病,都很少见于其它动物。动物受伤和疾病之后都可以很快地自行复原,只有人类因为不能自行生产维他命C而需要医生的专业服务。 1912年,波兰裔美国科学家卡西米尔·冯克,综合了以往的试验结果,发表了维生素的理论。他认定自然食物中有四种物质可以防治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和佝偻病。这些物质被丰克称为“维持生命的胺素(Vitamine)”,因为拉丁文中的vita意思是生命。冯克以为这些物质都含有氮或胺基,所以加上胺素Amine的结尾。后来发现有些物质并不含氮,所以改称为Vitamin,中文称为维生素或维他命,四种物质分别被称为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中文分别称为维生素甲,维生素乙,维生素丙,和维生素丁。后来发现的就依英文字母顺序一直排到维生素K。维生素B里面又发现有许多不同成份,就有了维生素B1,B2,B3,B6及B12等名称。 1920-1930年代,有机化学家群起研究维他命,试探在食物中分析维他命并决定它们的化学成份。 1928年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在英国化学家Frederick GowlandHopkins的实验室中成功地从牛的副肾腺中分离出1克纯粹的维他命C。他也因为维生素C和人体内氧化反应的研究获得193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28年他发表论文,确定维生素C的化学分子式是C6H8O6,所以称之为Hexuronic acid。1929年他到美国Rochester,Minnesota的Mayo医院做研究,附近的屠宰场免费供给他大量的牛副肾,他从中分离出25克的维他命C。他将一半提炼出纯粹的维他命C送给英国的醣类化学家Walter H. Haworth进行分析工作。可是那时技术尚不成熟,Haworth没有能决定维他命C的结构。 1930年Szent-Gyorgyi回到匈牙利,发现匈牙利的辣椒中含有大量的维他命C。他成功地从中分离出1公斤纯粹的Hexuronicacid,并再送一批给Haworth继续分析。1932年美国匹兹堡的化学家Charles King从Szent-Gyorgyi的学生JoeSvirbely知道他鉴定Hexuronicacid就是维他命C,就抢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这个结果。但是193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还是颁给Szent-Gyorgyi,因为他对维他命C和人体内氧化反应的研究。Haworth决定了维他命C的正确化学构造。并且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维他命C,而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Szent-Gyorgyi和Haworth最后决定将维他命C命名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1933年瑞士化学家Tadeus Reichstein发明了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法。此法是先将葡萄糖还原成为山梨醇,经过细菌发酵成为山梨糖,山梨糖加丙酮制成二丙酮山梨糖(Di-acetone sorbose),然后再用氯及氢氧化钠氧化成为二丙酮古洛酸DAKS(Di-acetone-ketogulonicacid)。DAKS溶解在混合的有机溶液中,经过酸的催化剂重组成为维生素C。这个方法的专利权在1934年被罗氏公司购得,成为50余年来工业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方法。罗氏公司也因此独占了维生素C的市场。 1948年美国东部流行SARS(旧称非典型性肺炎),1949年全世界流行小儿麻痹症,各国各地医师束手无策,只能隔离病人,防止传染。美国南卡洛林纳州的Fred R. Klenner医师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愈了许多这两种病人。Klenner发现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以治疗所有病毒感染的疾病,如肝炎,脑炎,流行性感冒以及许多其它急性和慢性的病症。他的经验和许多其它使用维生素治病的报告都被医药界忽略。医药界追求的是高利润的专利药物及疫苗,没有专利权的维生素都受到排斥和压制。 1959年美国生化学家J. J. Burns发现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会得坏血病,是因为他们的肝脏中缺乏一种酶L-gulonolactoneoxidase,它是将葡萄糖转化为维生素C的四种必要酶之一。因此人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才能推持健康。其它的哺乳动物都在肝脏中自行制造维生素C,两栖动物及鱼类则在肾脏中制造维生素C。许多人类特有的疾病,如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肝炎,心脏病及癌症,在动物中都少见,这些疾病都是因为人体不能自行制造维生素而产生的。 197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出版<维生素C治感冒>(Vitamin C and CommonCold)一书。提出高剂量(远远超过0)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虽然医药界激烈反对他的论点,但是鲍林的研究的确引起了学术界对应用超过RDA剂量维生素C的重视,带动了世界各地大量的同类研究。这本书畅销美国,民众抢购维生素C以致造成世界性缺货。奇怪的是1970年之后,美国人因心脏病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同样是开发国家的西欧人和日本人的心脏病死亡率却持平。许多人认为这是维生素C预防心脏病的有力佐证。 1976年纽约星期六晚邮的主编卡增兹Norman Cousins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疾病的解剖》(Anatomy of anIllness)一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绝少刊登外行人的文章。在此文中卡增兹详述他在1964年与非常痛苦的关节性脊椎炎搏斗的经验。他观看喜剧电影,大笑10分钟后得到两小时无痛的安眠,这样他就停止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剂。他又坚持每天静脉注射25克维生素C来修复他的关节和联结组织。不久他就恢复到可以回星期六晚邮上班工作。此文震动美国医界,三千多位医师写信给卡增兹,支持他的论点。 1979年EwanCameron医师和鲍林出版《癌症和维生素》(Cancer and VitaminC)一书。提出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及治疗一些癌症,再度挑起医药界激烈的反对。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特别商请著名的Mayo医院的癌症医师C. G. Moertel做两次双盲实验证明高剂量维生素C不能治疗癌症。但是两次实验的过程有许多问题,其结果并没有平息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争议。 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尹光琳发明“维生素C二步发酵新工艺”,大幅改进了Reichstein的一步发酵法,减低维生素C的生产成本。此法先将葡萄糖还原成为山梨醇,经过第一次细菌发酵成为山梨糖,再经过第二次细菌发酵转化为KGA(2-keto-gulonicacid),最后异化成为维生素C。这项专利的国际使用权于1985年出售给瑞士罗氏公司,是当时中国对外技术转让中最大的项目。罗氏得到了专利但是并不使用,仍然沿用旧有的Reichstein的一步发酵法。它的目的是要防止其它外国公司使用新法与其竞争。这项专利在中国的国内使用权并没有卖断给罗氏公司,到了1990初期中国国内成立了26家药厂用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 C。 1981年凯斯卡特RobertCathcart医师发现用腹泻测定人体的维生素C饱和量的方法。口服过量维生素C会产生腹泻。腹泻显示人体所有器官的维生素C到达饱和。正常的人维生素C饱和量是每天4-15克。有病的人维生素C饱和量大幅增加,病情越严重,维生素C饱和量越高,甚至可以高到每天200克。每天口服略低于饱和量的维生素C,是治疗各种感染疾病的验方。凯斯卡特医师用饱和量维生素C的方法,成功治愈7000综感冒、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急性单核血球病(昏睡症Acute Mononucleosis)、急性肝炎、干草热、气喘病、外伤Trauma、手术创伤、烧伤、背痛、关节炎、猩红热、泡疹、带状泡疹等症。这个方法解决了60年来使用维生素C治病的争议,就是维生素C治病的剂量问题。以前许多实验显示维生素C无效,是因为剂量没有达到维生素C饱和量的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