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能彻底治愈吗(虚劳与虚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虚劳指的是什么
虚劳 xūláo
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详见虚损、劳瘵、传尸劳条。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西医的许多慢性疾病过程出现各种虚损症候、各种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虚劳治疗的诊断要点
病史中有生活失节,调摄不当等因素,或大病久病,产后或手术后失血过多等。临床症状可见面色无华、发白、黯黑,消瘦,气短声低,心悸,健忘,头晕眼花,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遗精滑泄,月经不调或停闭等。可见多个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呈慢性、难复性、进行性的演变过程。
虚劳治疗的辨证分析
虚劳多因禀赋薄弱,或烦劳过度,损及五脏,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所致。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是以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于调理的转归,原发性者很少。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但以脾、肾为主要环节。
临床辨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一般说来,病情单纯者,病变比较局限,容易辨清其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而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
二、虚劳与虚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虚损、虚劳二症在病因病机上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虚、损、劳是三个不同病理阶段。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病机上讲:虚是损之枳、损为虚之甚、劳为损之渐。但是,在临床上损证和劳候往往是兼而有之,少有单独存在者。
虚损积劳:身体久虚或大病后出现盗汗、气喘、心悸、胃弱、多卧少起等病象。
虚者,空虚之谓。损者,破散之谓
清·吴谦《医宗金鉴》:“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虚者,气血之虚。损者,脏腑之损。虚久致损,五脏皆有。”
虚损表现为体虚力弱,开窍憔悴,精血亏损,食欲不振,心悸不宁,倦怠,健忘
《难经》始发虚损之论,谓:“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谓虚而感寒则损其阳,阳虚则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皮聚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不能荣养脏腑;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肤。虚而感热则损其阴,阴虚则阳盛,损则自下而上: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化。”
虚损之成因不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培养失调两种。后天成因又包括有二,一、患者自身因素,即逆于养生,不善调摄,受外感六淫邪毒、七情、饮食、劳欲、外伤等所伤,以致阴、阳、气、血、精、津、液、营、卫受损,最终损及脏腑组织,造成生理性的功能低下或病理性的亢进;二、医者的因素,因临床失治、误治,犯虚虚实实之戒所致。然虚损之病机虽然与五脏六腑关系最为密切,但是,作为致病因素介质的气、血、精、津、液和通道的经、络、血脉、营、卫实际上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病状的分类和描述颇详。曰:“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有肺劳者,短气而面浮,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囊湿生疮,小腹满急。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吸吸然内虚,五脏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寒,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又,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逆气伤肝,肝伤少气,目暗。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喜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清·薛雪《医经原旨》:“夫人之虚损,有先天不足者,有后天不足者,先天者由于禀受。”明·皇甫中《明医指掌》曰:“童儿之劳,得于母胎。”上言提出,虚损之成有先天禀赋的因素。
宋·张锐《鸡峰普济方》:“凡虚劳之疾,皆缘情欲过度,荣卫劳伤,致百脉空虚,五脏衰损,邪气乘袭,致生百疾。”元·葛可久《十药神书》:“夫人之生,皆禀天地氤氲之气而为人,在乎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一病不生,四体俱健。若曰不养真元,不守根本,病皆生焉。真元根本,即气血精液也。予闻先师之教,万病莫若劳证,最难治之。劳证之由,盖因人壮年气血完聚、精液充满之际,不务养守,惟务酒色,岂分饥饱,日夜耽嗜,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真元,虚败精液,则呕血吐痰。
三、何谓“风劳”和“虚劳”,怎么分别
风劳病名.虚劳病复受风邪者.见《太平圣惠方·治风劳诸方》:“劳伤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肤腠疏泄,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若体虚食少、羸瘦、筋脉不利、手足多疼者,用防风散等方.气血不足,脏腑虚伤,肢节烦疼,腰膝无力,形体羸瘦,面色萎黄,小便数多,卧即盗汗者,用巴戟散等方.又称肝劳.见《金匮翼·风劳》:“风劳之证,肌骨蒸热,寒热往来,痰嗽,盗汗,黄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风邪淹滞经络,瘀郁而然.其病多著于肝,亦名肝劳.”治宜秦艽鳖甲散等方.
虚劳发热
病证名.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多因醉饱后入房、忧思劳役、饮食失调或大喜大怒大痛大沮.初病症见夜热内热虚热,本病乃为骨蒸内热潮热,治宜养阴清热,疏邪润燥(见《理虚元鉴》卷上).亦可因瘀血而致.《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是必饮食起居过时失节,营卫凝滞,先成内伤,然后随其气所阻之处,血为瘀积.”为虚中实证,治以活血化瘀为主,用大黄(庶^虫)虫丸等方.参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热、劳热,潮热、骨蒸等条.
四、虚劳具体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虚劳是多种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迁延不愈,身体非常虚弱,体质比较弱,以各脏腑器官功能严重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虚劳是五脏之气血、阴阳亏虚而导致的诸虚劳损,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精气夺则虚”。多是因为体质虚弱、或者饮食不节、或烦劳过度、而损伤五脏引起。
最常见于以下症状:1.形神衰败、食少厌倦、或者有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色晦暗无华、或有五心烦热、畏寒肢冷等症状;2.或者有咳嗽咳痰无力、痰液清稀、或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脉沉细。
虚劳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明确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调,然后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和调理,比如脾气虚,口服参苓白术散;脾胃阳虚,附子理中丸;肾阴亏虚,口服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口服金匮肾气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