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药企业 > 正文

医药企业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人工呼吸)

安心医药2023-11-13医药企业106
一、人工呼吸是谁发明的华佗是历史上最早发明人工呼吸的人。《金匮要略》中明确记载了“救自缢死”的方法,“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数动之”。但书中并没有口对口的记录

一、人工呼吸是谁发明的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人工呼吸)

华佗是历史上最早发明人工呼吸的人。

《金匮要略》中明确记载了“救自缢死”的方法,“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数动之”。

但书中并没有口对口的记录,是用的吹耳法,和现今我们所说的人工呼吸有较大差异。其所载的“手按揉胸上,数动之”,是胸外按压的手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在《中藏经》里。这本书原署华佗,华佗是和张仲景同时代的,都是东汉末年。但其有伪托之嫌,是后代医生假托华佗所著,目前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创作于公元四世纪左右。

扩展资料:

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开放患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

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的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

二、人工呼吸时是吸气还是呼气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向患者的嘴里进行吹气。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出现突发疾病的患者是没有正常进行呼吸的;甚至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需要给患者进行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的急救措施。

之所以要跟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呼吸暂停的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呼吸。毕竟当患者长时间不进行呼吸,那么势必会导致缺氧的情况出现,从而引起生命危急。

扩展资料

在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向患者嘴里进行吹气时,主要是利用压力差从而让倒下的患者被动呼吸,重新获得氧气;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让患者身体内的氧气含量有所着呢家;有一些并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在通过人工呼吸之后,呼吸很容易就会恢复到正常装填。

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氧气呼入;但是有些人却表示,我们呼吸出来的是二氧化碳,如果对着患者的嘴里进行吹气,很可能会因为二氧化碳量过高对患者产生不好的影响。

其实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着一定的好处。我们一般在呼吸时虽然排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二氧化碳的介入,这样才能够让氧气获取的更加充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呼吸

三、人工呼吸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正确的人工呼吸是怎样的呢

相信学过一些简单生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人工呼吸是一种紧急急救措施。现在有些人想学习紧急急救措施,因为他们会遇到一些突发症状。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突发疾病症状的人时,也可以紧急治疗。其实人工呼吸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简单急救措施,因为大多数人其实都有一些小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正确的人工呼吸是怎样的呢?

救治方法。心肺复苏时,首先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30次胸外按压,每次深度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时注意胸部反弹。然后,打开患者的呼吸道,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最后,病人接受了人工呼吸。

1、口对口的。口对口人工呼吸不需要任何仪器。术中患者仰卧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清除口鼻异物痰,拔除假牙,拔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操作者用一只手捏住下巴,另一只手捏住鼻孔。操作者先做深呼吸,然后用力吹进患者口中,如此反复。如果每次吹气都能将患者胸壁抬起,吹气停止后患者口中能感觉到呼出的气流,将证明人工呼吸是有效的。人工呼吸每分钟进行16次。

2、嘴对鼻子。当患者口腔因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无法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子人工呼吸。首先,施救者使患者的气道打开,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使嘴唇紧闭。然后,施救者深呼吸,用嘴包住患者的鼻子,连续2次用力往患者鼻孔吹气。吹气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和漏气。

3、俯卧背压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古老的人工呼吸方法。伤者的姿势一定要俯卧,然后伤者的舌头要往下掉,这样才能保证伤者的呼吸道不会被堵塞,然后用力按压伤者的背部,让他能够自主呼吸。然而,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是不适合腰部受伤的人和孕妇。

人工呼吸结束后,将中指和食指放在患者颈部动脉上,仔细感受,看患者脉搏是否跳动。如果还是不行,可以每五秒钟进行一次人工呼吸,频率不宜过高,以免造成施救者头晕、缺氧的症状。人工呼吸后,可以再次检查呼吸。如果还是没有反应,需要做心肺复苏,或者及时打电话到附近医院,让专业的医疗团队帮你更好的治疗。

四、人工呼吸主要那三种方法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种,即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呼吸。

1.口对口呼吸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打开气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

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

如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则要进行持续吹气,成人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儿童15次/分钟,婴儿20次/分钟,但是要注意,吹气时吹气容量相对于吹气频率更为重要,开始的两次吹气,每次要持续1~2秒钟,让气体完全排出后再重新吹气,一分钟内检查颈动脉搏动及瞳孔、皮肤颜色,直至患者恢复复苏成功,或死亡,或准备好做气管插管。

2.口对鼻呼吸

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开放患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的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

扩展资料

60年代以前,徒手人工呼吸主要采取压胸抬臂手法通气,50年代后期,经实验证明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通气效果明显优于压胸抬臂法。病人呼吸停止后,首先应设法给病人肺部吹入新鲜空气,在通畅呼吸道之后,就能用口向病人肺内顺利吹气。

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吹气时抢救者用力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将呼出气吹入肺从而使肺扩张,患者呼气时利用肺及胸廓自身的弹性回缩力使气体呼出。

空气中氧含量为21%,正常人经过气体交换肺脏吸收20%的氧气,其余80%的氧气按原样排出,呼出气中氧含量约为16%~18%,如病人的肺正常,只要吹气时潮气量较正常大(正常的1~2倍,大于800ml),即可使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75mmHg左右,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