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药政策 > 正文

医药政策

都梁丸和都梁滴丸区别(都梁丸)

安心医药2023-11-13医药政策129
一、中草药名方:都梁丸的功效与作用都梁丸【来源】《百一选方》卷九。【异名】芷弹丸(《普济方》卷四十五)。【组成】香白芷(大块,择白色新洁者,先以棕刷刷去尘土,用沸汤泡洗四五遍)

一、中草药名方:都梁丸的功效与作用

都梁丸

【来源】《百一选方》卷九。

【异名】芷弹丸(《普济方》卷四十五)。

【组成】香白芷(大块,择白色新洁者,先以棕刷刷去尘土,用沸汤泡洗四五遍)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食后常服,诸无所忌,只干嚼咽亦可。

【功用】祛风散寒。

【主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

提醒您:都梁丸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二、都梁丸的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5.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三、白芷丸简介

目录 1拼音 2概述 3《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白芷丸 3.1组成 3.2制法 3.3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3.4功能主治 4《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之白芷丸 4.1白芷丸的别名 4.2组成 4.3制法 4.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4.5功能主治 5《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三方之白芷丸 5.1处方 5.2制法 5.3功能主治 5.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5.5摘录 6《寿亲养老》卷四方之白芷丸 6.1处方 6.2制法 6.3功能主治 6.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6.5各家论述 6.6摘录 7《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白芷丸 7.1处方 7.2制法 7.3功能主治 7.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7.5摘录 8《圣济总录》卷一五八方之白芷丸 8.1组成 8.2制备方法 8.3功能主治 8.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9《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白芷丸 9.1处方 9.2制法 9.3功能主治 9.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9.5摘录 10《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引《普济本事方》之白芷丸 10.1组成 10.2制备方法 10.3功能主治 10.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11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太平圣惠方》,名见《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方之白芷丸 11.1组成 11.2制备方法 11.3功能主治 11.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12《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白芷丸 12.1组成 12.2制备方法 12.3功效主治 12.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13参考资料附: 1古籍中的白芷丸 1拼音

bái zhǐ wán

2概述

白芷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首。

3《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白芷丸 3.1组成

白芷[1]。

3.2制法

上药为细末,以葱白捣烂为丸,小豆大[1]。

3.3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茶水送下[1]。

3.4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白芷丸主治鼻流清涕不止[1]。

4《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之白芷丸

白芷丸为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即《是斋百一选方》卷九方记载的都梁丸的别名[1]。

4.1白芷丸的别名

白芷丸[2]。

4.2组成

白芷[2]。

4.3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2]。

4.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茶水或荆芥煎汤化服[2]。

4.5功能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之白芷丸主治头风眩晕,及妇女胎前产后,伤风头痛[2]。

5《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三方之白芷丸 5.1处方

白芷1两,糯米半两(炒黑色)。

5.2制法

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3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三方之白芷丸主治夜多小便。

5.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用木馒头或根煎汤送下。

5.5摘录

《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三

6《寿亲养老》卷四方之白芷丸 6.1处方

白芷1两半,石斛1两半,干姜1两半,细辛1两,五味子1两,厚朴1两,肉桂1两,防风1两,茯苓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白术1两1分。

6.2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功能主治

《寿亲养老》卷四方之白芷丸主治老人气虚头晕。

6.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饥不饱时清米饮送下。

6.5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白芷气味辛温,入手足阳明,引经之药;石斛气味甘平微咸,入肝脾肾三经;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细辛气味辛温,入足少阴;五味子气味酸咸温,入肾;厚朴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阳明;肉桂气味辛甘热,入肝;防风气味辛甘平,入手足太阳;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胃,能引诸药入于至阴之处;甘草气味甘平,入脾,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陈皮气味辛平微温,入脾胃;白术气味甘温,入手足太阴。此治气虚头晕之方也。诸经络皆有赖于中土,故守中之药居多,中宫气旺,则辛热之品得各行其志,而病情中矣。

6.6摘录

《寿亲养老》卷四

7《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白芷丸 7.1处方

白芷1两,细辛(去苗叶)1两,五味子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石决明(洗)1两,茺蔚子2两,熟干地黄2两半,蕤仁2两半。

7.2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3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白芷丸主治肝肾虚风,多泪渐昏,及生翳膜。

7.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日3次。

7.5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8《圣济总录》卷一五八方之白芷丸 8.1组成

白芷3两,芎藭2两,天南星(水煮)2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藿香叶1两,菊花3分,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并叶)1两,当归(切,焙)2两。

8.2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8.3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方之白芷丸主治妊妇风气壅,头目不利,身体生疮。

8.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9《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白芷丸 9.1处方

白芷5两,干地黄4两,续断3两,干姜3两,当归3两,阿胶3两,附子1两。

9.2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3功能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白芷丸主治产后所下过多,及崩中伤损,虚竭少气,面目脱色,腹中痛。

9.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1日45次。无当归,芎藭代,入蒲黄1两妙;无续断,大蓟根代。

9.5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10《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引《普济本事方》之白芷丸 10.1组成

新白芷不拘多少。

10.2制备方法

都梁丸和都梁滴丸区别(都梁丸)

上锉,以萝卜汁浸,晒干,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0.3功能主治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引《普济本事方》之白芷丸主治沐浴后眩晕头痛,或头风眩痛,及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头目昏晕。

10.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以茶清或荆芥汤送下。

11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太平圣惠方》,名见《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方之白芷丸 11.1组成

白芷末、葱白。

11.2制备方法

捣为丸,如小豆大。

11.3功能主治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太平圣惠方》,名见《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方之白芷丸主治小儿风寒流涕。

11.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茶送下。仍以白芷末,姜汁调,涂太阳穴,乃食热葱粥取汗。

12《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白芷丸 12.1组成

白芷半两,槟榔1个,青橘皮1分(去白),巴豆4粒(炮,去皮,出油)。

12.2制备方法

上为末,同研,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12.3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白芷丸功在消乳食。主治小儿宿食不消。

12.4白芷丸的用法用量

四、都梁孝子方需要主材料是哪两种

很抱歉,我并未了解到都梁孝子方主材料是哪两种的信息。

都梁丸是古医方,其主材料可能有多种,但常见的主要药材是白芷和川芎。白芷辛能散风,温可除湿,芳香通窍,为疗风止痛之品,可治头、目、眉、诸痛,配上川芎,散风止痛,相合为用,疗效更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