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简介(陈李济药厂创立多少年)
一、陈李济的历史长河
陈李济是广州尽人皆知的中药老字号,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中,就浓缩了这个老字号四百多年崎岖和辉煌的历史。踏入馆内,在“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对联下,摆设著明代的青花将军坛,清代的斗彩贮药瓶,古色古香的酸枝木药柜上,刻着“苏合丸”、“白凤丸”、“宁坤丸”等人们熟悉的药名,令人恍如踏上时光隧道,在芬芳的药香里重返清末民初的氛围。大厅最醒目的是正中红底金漆的一个硕大的寿字,据介绍,这是我国书画界巨擘吴作人先生为纪念陈李济创建385周年所题。陈李济创建于公元1600年(明朝万历27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在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躁大江南北。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又为之题写“陈李济”店名,三个鎏金大字至今尚存。陈李济后人陈永涓介绍:“陈李济创建于1600年,除史料外,有我家的家谱为证,自太公陈体全至我十一代,代代皆有记载,太公墓冢还在南海。”
陈李济确为我国创建于明、兴盛于清、图存于民国、尚存于今世的中华著名品牌,历史上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的南药代表,而陈李济的历史比同仁堂早69年,比胡庆余堂早274年。虽然各地中药商号林立,然而,沧海遗珠,陈李济无疑是中华民族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们翻开历史,以公元1600年为坐标,上溯22年,(1578年)李时珍中药药典【本草纲目】问世。上溯28年,即明隆庆5年,中医药界发明了“人痘接种术”,面对全世界最凶恶的天花瘟疫,勇敢地跨出了致胜的第一步。就在这中医和中药发展到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股份制特征的、以同心济世为宗旨的中成药企业陈李济应运而生。在此后四百多年里,陈李济在继承历代古方验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数十种中成药,包括膏、丹、丸、散、茶、酒等,销售遍及南北大地,远至东南亚各国。药效之灵,制品之精,可谓无人不知陈李济,有口皆碑杏和堂。每年秋试,举子们入京力搏龙门一跃,因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举子们不免会受些风寒之侵,水土不服之屙。陈李济以红纸包一丸,并自编歌唱颂,歌以赠之,药到病除,赢得“广药”之誉。据说慈禧太后长期服食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容颜保持老而不衰。
数千年来,中医中药就是我们民族健康的守护神,护佑着民族的兴旺。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重新审视陈李济这份珍贵的、不可多得的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之奉上一掬深深的谢忱。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制药企业,陈李济能历四百多年而至今一脉相传,诚信为本、同心济世的宗旨,功不可没;再细究其根本,就在于一个“济”字上。“济”是给予,是对弱者的扶助;“济”更是目的,是创建者以及一代代陈李济人的追求。也是博大精深的以“仁”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有济世之心,才会坚守古方正药之“正”,那古方正药之“正”,正就正在用料必用“天字第一号”的正品一等的地道货:东北的人参鹿茸、化州的正宗橘红、德庆的何首乌、肇庆的茨实、阳春的砂仁,特别是作为镇店之宝的新会正宗陈皮;有济世之心,就能“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于是,“追风苏合丸”、“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补脾益肠丸”等享誉中华的名牌产品诞生了;有济世之心,也就有了蜡壳药丸包装工艺的首创,为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同心济世”的宗旨引领下,历代陈李济人以行善为乐事,将免费为劳苦大众服务列为店铺规章,扶危济困,施药赠茶代代不缀。更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陈李济为了预防火灾,重金从英国进口三部消防水车及有关器材,组织义务消防队,除消防用具外,另备药箱随行应急,消防用具皆书黑底白字“陈李济”,一旦市民遇火灾,立即停工义务施救。
历史已悄然远去,消防车静静无语,然而陈李济人当年的善举,依然在羊城口口相传。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在烈火中得到更美好的躯体重生,佛家称之为涅槃。纵观陈李济的历史,正是不断涅槃重生的历史,也是和我们民族兴衰与共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陈李济易地扩建,投资1.3亿元按GMP标准兴建新厂,告别了前店后厂的作坊模式,大踏步跨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振翅翱翔。
然而,陈李济也和全国的中药老字号一样,面临着西药的重大冲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政府号召把广东省建设成中医中药强省,陈李济人积极回应号召,挺中医、扬国粹,大胆继承、勇于创新,迈出了三大步:
敢于用现代检测标准检测产品质量。目前,已使用先进的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精确的微克级限量检测,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有效。将该厂名牌产品“壮腰健肾丸”应用到基因库的水平上进行研究,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该产品抗氧化、抗衰老的优良疗效。
敢于创新,在新产品研制上,陈李济人十年磨一剑,终于攻克了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纯中药制剂“昆仙胶囊”。该产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达到了89.7%!目前,治疗类风湿、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西药无能为力,常因激素的滥用导致人体变形。十几年前的“九五”攻关计划,“陈李济”就申报这一创新项目。“昆仙胶囊”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第一批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种子产品”。这是中华医药对世界的又一贡献。
勇于承担宏扬中医中药文化的历史责任。为了完整保留中药的制药历史,陈李济人自筹近千万资金建成岭南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开馆以来,深受中外人士好评,令陈李济这民族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善于继承“济世”精神,与时共进建和谐。陈李济人给予“济世”以新的内涵。他们持之以恒地开展送医送药、慰问、讲座等公益活动。在西藏最偏远的墨脱,可以见到他们的赠药,在贫困山区、在街头闹市,都可以见到他们义诊的身影……。
陈李济药厂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陈李济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李济象重生的金凤凰,一飞而冲天。金字招牌的陈李济,将上下探索,努力奋进,创造更辉煌的品牌价值。(文/王文锦) 1600年陈体全、李升佐两公创建陈李济。
1650年创制乌鸡丸,该产品后来衍生出御用名药乌鸡白凤丸
康熙年间首创蜡壳药丸剂型。
1826年在广州十三行七十二号增设批发所,成为经营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进出口贸易机构。
同治年间获“杏和堂”封号。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商标法,注册“杏和堂”商标,沿用至今。
1922年在香港开设支店和制造厂,为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1935年在上海开设支店。抗日战争开始后,将上海支店移设到新加坡,发展对南洋群岛业务。
1942年在澳门新马路开设支店
1954年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社,一家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1958年首创补肾名药壮腰健肾丸。
80年代初恢复“广州陈李济制药厂”厂名和“杏和堂”商标,并被中国药材公司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药厂。
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工艺作为文化遗产拍成记录片,向世界推广。
1993年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1998年投资1.3亿元按国家GMP标准易地建设的新厂落成,企业实现历史性搬迁。
21世纪初陈李济率先实施ERP管理;通过国家GMP认证、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
2004年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落成。
2006年通过加大拿GMP认证;国家级新药昆仙胶囊获得新药证书并批准生产。
2007年“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8年“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
2009年获的中国质量协会颁发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被授予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被授予广东省最具文化价值品牌。
2010年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被广州市政府确认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年陈李济创建410周年
2010年陈李济改公司制并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陈李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陈李济药厂创立多少年
由陈体全、李升佐两公创建于公元1600年的陈李济迄今已有400多的年的历史,跨越明、清、民国、共和国共四个世纪。陈李济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华老字号”和广州市政府命名的“广州市老字号企业”。
相传陈李济的创立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由广东南海的一个陈姓商人和一个李姓商人共同出资创立。它的取名有来历。首先是陈李各取一字,以示永远合作,同时内含“同舟共济、同心济世”的意思;其次是办药店必须有“存心济世”之愿望,寓意深远。
陈李济创立后,致力于搜集民间古方、验方,经独特炮制推出各种良药,并首创蜡壳蜜丸剂型。据中国药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晟考证,蜡壳药丸剂型起源于清朝初期,首创者为陈李济。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托北京中医学院和北京科教制片厂,就以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拍成电视录像片向世界播发。
据史料记载,清同治皇帝偶患风寒,腹痛吐泻,经御医推荐,服用陈李济追风苏合丸奏效,遂御赐“杏和堂”三字的封号以示表彰。同时钦定陈李济珍藏的旧“陈皮”列入为广东省城每年进奉慈禧太后的贡品。民国初年颁布商标法时,就用“杏和堂”三字组成盾型文字商标申请注册,沿用至今。
清末民初,生产有膏、丹、丸、散、茶、油、酒、锭八个剂型。主要产品有“琥珀抱龙丸”、“追风苏合丸”、“附子理中丸”、“全鹿滋肾丸”、“天王补心丹”、“救急通关散”、“万应如意油”、“参茸卫生酒”、“万应午时茶”、“太乙紫金锭”等,声誉昭著。现保存在本厂至今逾百年,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木质楹联刻载“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足见本厂传统制作的独特,质效要求的严格,和奉行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的宗旨。
逊清科举时代,每届试期,仕商云集北京,为使货畅其流,将本厂产品及时运送北京展销,因此逐渐声名树立,驰誉为广药,销往边远省区。据史料记载,陈李济一粒追风苏合丸,在云南省怒江、西双版纳等地可以换售一个银元。当时在全国制造中成药行业中,形成有广东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大名家并行于世。广州是我国华南地区经济最繁荣、历史最悠久的大都会,是长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华工华商出国日众,本厂产品首先引销至南洋群岛、星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泰国、缅甸、印尼等地,开发了对外贸易市场。
一八二六年在广州十三行马路七十二号增设批发所,成为经营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进出口贸易机构。
一九零零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老铺毁于炮火,因此暂迁广州府城佛山镇升平路。战火平息后,复厂广州。原在佛山的店铺则改为佛山支店。外界间有讹传陈李济创于佛山,此是误会。
一九二二年在香港大道中二零六号开设支店,在卑利乍街开设制造厂,为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一九三五年在上海山东路二一五号开设支店。抗日战争开始,又将上海支店移设到星加坡大坡大马路开业,发展对南洋群岛业务。
一九四二年在澳门新马路开设支店。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广州十月失陷,八年抗战,生产中断。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随即恢复生产,由惨淡经营至业务逐步好转。
一九四九年十月广州解放初期,企业私方对国家私营工商业政策不够理解,将资金逃避,原料抽走,把珍藏的旧“陈皮”部分转移到香港支店。一九五一年七月八日又以“业务无暇兼顾”为词,放弃国内经营。后来,幸得人民政府帮助,职工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组织生产自救,继续经营,业务逐步恢复正常。
一九五四年进入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社,一家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促进了本厂生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老字号励精图治,面貌日新:
80年代初,恢复“陈李济”名号,进入全国重点中成药厂行列;
90年代初,实施易地扩建改造,投资1.3亿元按GMP标准兴建的新厂基地耸立在广州城市中轴的南端;
98年,陈李济实施历史上的首次搬迁,由创业398年的北京路迁至广州大道南新址,实现数代人的夙愿。
2000年,创立400周年大庆,陈李济牌坊落成。企业通过GMP认证。
2004年,全部剂型获GMP认证,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建成。
三、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与陈李济是一家吗
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与陈李济不是一家。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港资制药企业。公司位于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广州陈李济药厂隶属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陈李济是一家现代化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所以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与陈李济不是一家。
四、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的介绍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它是一家老字号的中成药生产企业,现有员工近600人,各类专业人员占全厂总人数的35%,其中执业药师35人,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60人。它是一家老字号的中成药生产企业,现有员工近600人,各类专业人员占全厂总人数的35%,其中执业药师35人,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60人。主要产品有:陈李济舒筋健腰丸、陈李济壮腰健肾丸、陈李济补脾益肠丸、陈李济乌鸡白凤丸、陈李济润喉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