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贴膏药(乌蛇膏)
一、中草药:乌蛇的功效与作用
乌蛇
(《药性论》)
【异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青大将(《浙江中药手册》),剑脊蛇(《中药志》),黑乌梢、三棱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乌梢蛇(《纲目》)
全长可达2米以上。头扁圆;头部和颈部分界不明显。吻鳞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宽大于长,其与吻鳞的缝合线远较与鼻鳞的缝合线为短。前额鳞大,两鳞间的缝合线等于从其前缘至吻端的距离,宽大于长,外缘包至头侧。额鳞前大后小,长与鼻间鳞和前额鳞的和相等。眼上鳞宽大,长与其额鳞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相等。鼻孔椭圆形,位于2鼻鳞中间。颊鳞1片,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眼前鳞2片,上缘包至头背。眼大,眼后鳞2片。颞鳞前后列各2片,前列的狭而长。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6片最大。前颏鳞比后颏鳞短,与前5片下唇鳞相接。后颊鳞与第1腹鳞间有小鳞1对。下唇鳞11片,第6片最大。体鳞16~14行,背中央2~6行起棱.腹鳞186~205片,肛鳞2裂,尾下鳞101~128对。尾部渐细。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其外侧的2行鳞片则成黑色纵线。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
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草丛或水边。以蛙类、鱼类为食。无毒。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
本动物的皮(乌蛇皮)、胆(乌蛇胆)、脂肪(乌蛇膏)、卵(乌蛇卵)、蜕下的皮膜(蛇蜕)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蛇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炕干。
【药材】干燥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扁圆形,略似***,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炮制】炙乌蛇:将乌蛇砍去头,温水洗净,切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乌蛇肉:乌蛇砍去头,用黄酒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晒干。(每乌蛇100斤,用黄酒20~25斤)
【性味】甘咸,平。
①《药性沦》:"味甘,平,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咸,气平。"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
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
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4钱;酒浸或焙干研末为丸、散。外用:烧灰调敷。
【宜忌】血虚生风者忌用。
《本经逢原》:"忌犯铁器。"
【选方】①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乌蛇三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一两(炮裂),干蝎一两(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羌活一(二)两,白僵蚕一两(微炒),麻黄二两(去根节),防风三分(去芦头),桂心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侯,以热豆淋酒下十丸。(《圣惠方》乌蛇丸)
②治身体顽麻风:乌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一两(去芦头)。细辛一两,白花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麻一两,独活一两,肉桂一两(去皱皮),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苦参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廿丸。(《圣惠方》乌蛇丸)
③治骨、关节结核:乌梢蛇,去头、皮、内脏,焙干研粉,过120目筛,装入00号胶囊备用。第一周早晚各服二个胶囊;第二周早中晚各服二个;第三周早晚各服三个,中午二个;第四周早中晚各服三个;第五周早中晚各服四个。(《全展选编·外科》)
④治干疥瘙痒久不差:黄芪二两(锉),乌蛇四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三两(炮裂去皮脐),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茵芋二两,石南一两,秦艽二两(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以荆芥汤下,以差为度。(黄芪丸)
⑤治一切干湿癣: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一两,干荷叶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三分。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空心蜜酒调下,日、晚再服。(三味乌蛇散)
⑥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乌蛇(项后取)、白花蛇各二寸(项后取,先酒浸,去骨,并酒炙),蜈蚣一条(全者)。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一钱至三钱匕,煎酒小沸调服。(定命散。④方以下出《圣济总录》)
⑦治婴儿撮口,不能乳者:乌梢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麝香一分。为末,每用半分,荆芥煎汤调灌之。
⑧治紫白癜风: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黄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锉片,以绢袋盛,于无灰酒二斗中浸之,密封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忌鸡、鹅、鱼、肉、发物。
⑨治面上疮及酐:乌蛇二两,烧灰,细研如粉,以腊月猪脂调涂之。(⑦方以下出《圣惠方》)
提醒您:乌蛇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二、中草药:乌蛇膏的功效与作用
乌蛇膏
(《纲目》)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脂肪。动物形态详"乌蛇"条。
【功用主治】《圣惠方》:"耳聋,绵裹豆许塞之。"
提醒您:乌蛇膏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三、乌蛇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Wū She
【别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青大将(《浙江中药手册》),剑脊蛇(《中药志》),黑乌梢、三棱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蛇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炕干。
【原形态】
乌梢蛇(《纲目》)
全长可达2米以上。头扁圆;头部和颈部分界不明显。吻鳞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宽大于长,其与吻鳞的缝合线远较与鼻鳞的缝合线为短。前额鳞大,两鳞间的缝合线等于从其前缘至吻端的距离,宽大于长,外缘包至头侧。额鳞前大后小,长与鼻间鳞和前额鳞的和相等。眼上鳞宽大,长与其额鳞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相等。鼻孔椭圆形,位于2鼻鳞中间。颊鳞1片,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眼前鳞2片,上缘包至头背。眼大,眼后鳞2片。颞鳞前后列各2片,前列的狭而长。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6片最大。前颏鳞比后颏鳞短,与前5片下唇鳞相接。后颊鳞与第1腹鳞间有小鳞1对。下唇鳞11片,第6片最大。体鳞16~14行,背中央2~6行起棱.腹鳞186~205片,肛鳞2裂,尾下鳞101~128对。尾部渐细。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其外侧的2行鳞片则成黑色纵线。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
本动物的皮(乌蛇皮)、胆(乌蛇胆)、脂肪(乌蛇膏)、卵(乌蛇卵)、蜕下的皮膜(蛇蜕)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草丛或水边。以蛙类、鱼类为食。无毒。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扁圆形,略似***,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炮制】
炙乌蛇:将乌蛇砍去头,温水洗净,切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乌蛇肉:乌蛇砍去头,用黄酒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晒干。(每乌蛇100斤,用黄酒20~25斤)
【性味】
甘咸,平。
1《药性沦》:味甘,平,有小毒。
2《开宝本草》:无毒。
3《玉楸药解》:味咸,气平。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
1《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2《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
3《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4《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钱;酒浸或焙干研末为丸、散。外用:烧灰调敷。
【注意】
血虚生风者忌用。
【附方】
1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乌蛇三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一两(炮裂),干蝎一两(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羌活一(二)两,白僵蚕一两(微炒),麻黄二两(去根节),防风三分(去芦头),桂心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侯,以热豆淋酒下十丸。(《圣惠方》乌蛇丸)
2治身体顽麻风:乌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一两(去芦头)。细辛一两,白花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麻一两,独活一两,肉桂一两(去皱皮),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苦参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廿丸。(《圣惠方》乌蛇丸)
3治骨、关节结核:乌梢蛇,去头、皮、内脏,焙干研粉,过120目筛,装入00号胶囊备用。第一周早晚各服二个胶囊;第二周早中晚各服二个;第三周早晚各服三个,中午二个;第四周早中晚各服三个;第五周早中晚各服四个。(《全展选编·外科》)
4治干疥瘙痒久不差:黄芪二两(锉),乌蛇四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三两(炮裂去皮脐),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茵芋二两,石南一两,秦艽二两(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以荆芥汤下,以差为度。(黄芪丸)
5治一切干湿癣: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一两,干荷叶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三分。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空心蜜酒调下,日、晚再服。(三味乌蛇散)
6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乌蛇(项后取)、白花蛇各二寸(项后取,先酒浸,去骨,并酒炙),蜈蚣一条(全者)。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一钱至三钱匕,煎酒小沸调服。(定命散。4方以下出《圣济总录》)
7治婴儿撮口,不能乳者:乌梢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麝香一分。为末,每用半分,荆芥煎汤调灌之。
8治紫白癜风: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黄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锉片,以绢袋盛,于无灰酒二斗中浸之,密封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忌鸡、鹅、鱼、肉、发物。
9治面上疮及酐:乌蛇二两,烧灰,细研如粉,以腊月猪脂调涂之。(7方以下出《圣惠方》)
【摘录】《*辞典》
四、乌蛇膏简介
目录 1拼音 2《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蛇膏 2.1处方 2.2炮制 2.3功能主治 2.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 2.5摘录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乌蛇膏 3.1处方 3.2制法 3.3功能主治 3.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 3.5摘录 4《圣惠》卷六十四 4.1方名 4.2组成 4.3主治 4.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 4.5制备方法 5《圣惠》卷六十三 5.1方名 5.2组成 5.3主治 5.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 5.5制备方法 6《圣惠》卷二十四 6.1方名 6.2组成 6.3主治 6.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 6.5制备方法 7《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7.1方名 7.2乌蛇膏的别名 7.3组成 7.4功效 7.5主治 7.6乌蛇膏的用法用量 7.7制备方法 7.8附注附: 1用到中药乌蛇膏的方剂 2用到中药乌蛇膏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乌蛇膏 1拼音
wū shé gāo
2《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蛇膏 2.1处方吴茱萸、独活、细辛、白僵蚕(去丝.嘴.炒)、半夏、蜀椒(去目.炒)、防风、赤芍药、当归、桂心、川芎、香白芷,各半两;乌蛇、黄蜡,各二两;干蝎、附子(去皮.尖),各一两。
2.2炮制上件细,以炼腊月猪脂二斤文火煎,候白芷赤黑色为度,绵滤去渣,下蜡,入瓷器内盛。
2.3功能主治治风邪毒气外客皮肤,熏发成肿,所起不定,游走往来,时发痒痛,或风毒势盛,攻注成疮,赤多脓,疮边紧急,但是风肿,并皆治之。
2.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每用,取少许摩之令热,日三服。
2.5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乌蛇膏 3.1处方吴茱萸藁本独活细辛白僵蚕(去丝嘴,炒)半夏蜀椒(去目,炒)防风赤芍药当归桂心川芎香白芷各15克乌蛇黄蜡各60克干蝎附子(去皮、尖)各30克
3.2制法上药细锉,以炼腊月猪脂1千克,文火煎,候白芷赤黑色为度,绵滤去滓,下蜡,人瓷器内盛。
3.3功能主治治风邪毒气,外客皮肤,熏发成肿,游走不定,时发痒痛;成风毒势盛,攻注成疮,焮赤多脓,疮边紧急。
3.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每次用少许,涂患处,摩之令热,一日三次。
3.5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4《圣惠》卷六十四 4.1方名乌蛇膏
4.2组成乌蛇2两,附子1两(生,去皮脐),干蝎1两,防风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白芷半两,赤芍药半两,藁本半两,半夏半两,细辛半两,独活半两,芎半两,白僵蚕半两,吴茱萸半两,汉椒半两(去目),桂心半两,黄蜡6两。
4.3主治风毒疮肿疼痛。风邪毒气外客皮肤,熏发成肿,所起不定,游走往来,时发痒痛;或风毒势盛,攻注成疮,焮赤多脓,疮边紧急。
4.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但是风肿,取少许摩之令热,1日3次。
4.5制备方法上锉细,以炼了腊月猪脂2斤,文火煎,候白芷赤黑色为度,绵滤去滓,下蜡令消,入于盒内盛。
5《圣惠》卷六十三 5.1方名乌蛇膏
5.2组成乌蛇1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芎半两,细辛半两,牛蒡子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垂柳枝(锉)2合,黄丹6两,清油1升(斤)。
5.3主治一切毒肿,筋急疼痛。
5.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每使时,看疮肿大小,火畔煨,以纸上摊贴,1日2换。
5.5制备方法上为末。于油内,先煎柳枝令黄黑色,绵滤去滓,澄清。拭铛令净,以慢火熬,入黄丹,搅如黑豆色,一时下药末,又搅令匀,倾于不津器内。
6《圣惠》卷二十四 6.1方名乌蛇膏
6.2组成乌蛇1两,天麻半两,附子半两,白附子半两,乌喙半两,天南星半两,桂心半两,细辛半两,吴茱萸半两,羌活半两,当归半两,苍术半两,防风半两,牛膝半两,汉椒半两,干蝎半两,木鳖子1两,枳壳1两,大黄1两,白芷半两。
6.3主治风瘾疹结肿,攻冲遍身,发热痒痛,及筋脉挛急。
6.4乌蛇膏的用法用量用时摩涂于所患处。
6.5制备方法上药并生用,锉细,以头醋半升,拌浸1宿,用腊月炼成猪脂2升于铛中入药,以慢火煎,看白芷变黄紫色,下火,滤去滓,令净,入于瓷盒中盛之。
7《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7.1方名乌蛇膏
7.2乌蛇膏的别名乌蛇散
7.3组成乌蛇(去皮骨,炙,捣末)2两,麻油1斤,铅丹2两,鼠1个(腊月者尤佳),蜡4两。
7.4功效生好肉,去脓水。
7.5主治恶疮,风毒气肿。
7.6乌蛇膏的用法用量每用封疮,1日1换。
7.7制备方法上5味,先用油煎鼠令消,去滓,次入铅丹并乌蛇末,微火煎沸后,下蜡更煎10沸,膏成以瓷器收。
7.8附注乌蛇散(《普济方》卷二七五)。
用到中药乌蛇膏的方剂乌蛇膏hégāo《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蛇膏:处方:吴茱萸、独活、细辛、白僵蚕(去丝.嘴....
三味乌蛇散ǎn《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名:三味乌蛇散组成: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干荷叶半两,枳壳(去瓤...
皂荚膏摩方:皂荚膏摩方组成:皂荚(肥者)5梃,川乌头1两,乌蛇肉2两,硫黄3分(细研)。主治:身体手足有顽麻风...
乌梢蛇散:wūshāoshésǎn《杏苑》卷八:方名:乌梢蛇散组成:乌梢蛇(酒浸1夕,炙,去骨皮)6钱,麻...
乌蛇搜风汤ōufēngtāng《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乌蛇搜风汤组成:乌蛇6g,羌活9g,独活9g,防风6...
更多用到中药乌蛇膏的方剂用到中药乌蛇膏的中成药青大将丸
Wan标准编号WS3B030290本品为乌梢蛇制成的水丸。制法取乌梢蛇(去头尾,炒)500g...
绿樱膏0g没药(制)100g血蝎100g冰片100g胆膏(醋制)250g制法:以上十九味,胆膏系取胆汁(...
风湿药丸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70~75℃)的清膏。取上述细粉和清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
大活络丹成药,出自《兰台轨范》卷一。。主要成分为蕲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麻黄、贯众、甘草、羌活、肉桂...
散寒活络丸an标准编号:WS3B144093处方:乌梢蛇250g土鳖虫200g地龙150g独活200g...
更多用到中药乌蛇膏的中成药古籍中的乌蛇膏《普济方》:[卷三百十四]膏药门
下蜡候色黑。软硬得所膏成。用帛摊贴。日二易之。乌蛇膏乌蛇(四两)当归(一两)黄(一两)生干地黄(一...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三]治一切恶毒疮膏药诸方。治一切远年恶毒疮,发背,冷漏丁疮,刀箭所伤,乌蛇膏方。乌蛇(四两)当归(二两)黄(一两半)生干地...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四]治风肿诸方开瓶。每于食前。暖一中盏服之。治风毒疮肿疼痛。乌蛇膏方。乌蛇(二两)附子(一两生去皮脐)干蝎(一两...
《普济方》:[卷五十三耳门]耳聋诸疾(附论)骨碎补取根。削作细条。火炮。乘热塞耳良。又方取乌蛇膏。以绵裹塞耳中。神效。又方捣水苏生叶。绵裹塞耳...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八诸疮肿门]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