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百科 > 正文

医疗百科

息肉图片真实图片(息肉)

安心医药2023-11-13医疗百科191
一、为什么长息肉为什么身上长息肉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为什么长息肉

为什么身上长息肉

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

由于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以及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直肠黏膜而发病。

遗传因素

胎儿在胚胎期,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现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发还是单发,建议通过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治疗,长期便血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其贫血。一般经***切除就可以治疗此病,手术在 2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对孩子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比较安全。

宫颈上为什么会长出息肉?

宫颈息肉是一种女性常见病,不及时治疗息肉会不断长大,可堵塞宫颈口,阻碍***进入,造成不孕。宫颈息肉还会导致***出血,影响夫妻性生活,还有其易反复发作的特性也让患者苦恼不已,甚至还有癌变的风险。引起宫颈上长出息肉的原因很多,希望女性朋友们了解之后能够更好的做好预防。那么,宫颈上为什么会长出肉? 1、分娩、流产术损伤宫颈:女性分娩、流产、刮宫等手术对宫颈的损伤是引发宫颈息肉的常见原因。手术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及机械***等,都会对宫颈造成损伤,因而容易引起感染,导致宫颈息肉的发生。 2、不合理的性生活:不合理的性生活带入病菌也是引发宫颈炎症的重要原因。包括不洁性生活,过早进行性生活,性生活混乱,性生活过频,粗暴性生活等原因都是易引发感染,导致宫颈炎症的。 3、长期炎症***:在长期炎症的***下,宫颈息肉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炎症经久不愈与内分泌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雌激素水平过高等。因此,调节内分泌失调对炎症的治愈有重要意义。宫颈息肉是一种很难缠的疾病,表现在它易反复发作的特性,让患者朋友困扰不已,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治愈后也应在平时积极做好预防调理工作,防止其复发。那么,宫颈息肉的预后该怎样防复发? 1、饮食清淡,营养丰富。术后,患者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番茄,苹果等,而辛辣,***,油腻,高糖的食物因为不利于伤口愈合,建议患者少吃或不吃。 2、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患者要按照医生要求服用抗感染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加减药量,鉴于本病复发机率较高,最好患者可以每隔2个月复查一次,减少后续影响。>>>>>推荐阅读:宫颈息肉会给女性带来哪些危害 3、讲究卫生,暂停性行为。息肉被切除后,宫颈创面会由新生的细胞组织逐渐覆盖,然后恢复常态。这期间内,患者要绝对禁欲,以免***和***运动***宫颈创面使其愈合不佳。为了防止感染,患者最好每日以清水冲洗外阴,勤换***,避免细菌进入***。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尽管宫颈息肉手术非常简单,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患者仍要注意,让机体尽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以免致病菌趁患者免疫力低下时侵犯肆虐。专家提醒:宫颈息肉的复发率很高,治愈难度较大,切除时易遗留细小息肉,引起复发。因此,治疗后的预防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长息肉是什么原因

你好,你说的情况考虑是局部的息肉的情况的。可以在首大激光手术治疗

肠子为什么会长息肉?

结肠息肉的五大病因: 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性***:直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肉。 4、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 5、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人身上为何长息肉?

病情分析:

息肉是由于慢性的炎症造成的,有的与病毒感染也有关系的

指导意见:

这个并非吃什么引起的。。所以在平常积极治疗炎症,防治感染才是减少息肉发生的因素

为什么女人的***个会长息肉

一般情况下,***长有小疙瘩多见于外阴炎,假性溼疣,尖锐溼疣等疾病。。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玉篇》说“瘤,息肉也。”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肉"。

判断息肉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息肉图片真实图片(息肉)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肉的癌变机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为什么有些人会长息肉?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有的息肉不会癌变,有的息肉容易癌变。研究证明,错构瘤***肉,炎***肉不会癌变,而胃肠道腺瘤***肉容易癌变,被认为是胃肠道癌的前期病变。

二、直肠息肉是什么

衡阳远大肛肠医院提醒您:

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息肉是人体组织上多余的肿块,约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45~70%。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而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直肠息肉的七大症状

1、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需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2、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3、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4、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5、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黏液血便和内急后重感。

6、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7、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黏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三、什么是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

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息肉的分类

胆囊息肉的表现形式包含很多病理类型,病理分类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1.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2.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66%的患者年龄<60岁;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88%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编辑本段]治疗息肉的偏方:

1、鼻中生息肉。用釜脐墨一钱,水送下。连服三、五天。

2、鼻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荚一挺,共研为末,调蜜涂患处,清水滴尽即愈。

3、治鼻中息肉。用白矾烧成末,和猪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几天后,息肉脱落。又方:白矾一两,蓖麻仁七个,盐梅肉五个,麝香少许,捣匀,捏成丸子,用棉花崐裹着塞鼻内,息肉自下。

4、治疗便方: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四、什么是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指的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比较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引起直肠息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炎症刺激,直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以引起肠黏膜的息肉形成,这与黏膜的炎症充血、糜烂、溃疡愈合,之后所导致的瘢痕逐渐收缩,粘膜形成息肉状所引起的。第二、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的出渣和异物长期刺激直肠黏膜上皮,或者是其它原因造成黏膜损伤,导致细胞出现异常增生从而形成息肉。第三、遗传因素,大部分会认为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第四、饮食因素,饮食方面和直肠息肉的生成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样息肉形成的基础,直肠息肉发生以后,最好的方法是选择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