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法中的病媒生物是指(病原携带者是指)
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病原携带者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病原携带者就是指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没有引起临床感染,而携带这些病毒或细菌的人就称为病原携带者。侵入的病原体能够留在入侵的部位,或者进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但人并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人体的抵抗能力和病原体的侵袭能力不相上下,处于相持的状态。
按感染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以及恢复期携带者。一般而言,如果人体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短于3个月,称为急性病原体携带者,如果长于3个月,则称为慢性携带者。但也有例外,比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携带乙肝病毒超过6个月才称为慢性携带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二、名词解释: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carrier)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统称病原携带者。[1]体内携带细菌者叫带菌者,体内携带病毒者叫带毒者,体内携带寄生虫者叫带虫者。常因为其无症状与体征而未被发现、未被隔离,故其是更重要的传染源。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并可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只有少数传染病存在这种携带者,如麻疹、白喉、痢疾、霍乱等。这类携带者多在潜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体。因此这类传染病如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对防止疫情的发展与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向外排出病原体的人继续排出病原体的人。如伤寒、霍乱、白喉、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存在这种携带状况。一般情况下,恢复期病原携带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但个别携带者可维持较长时间,甚至终身。通常将临床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称为暂时性病原携带者,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常有间隙性排出病原体的现象,因此一般连续3次检查阴性时,才能确定病原携带状态解除。(3)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未曾患过传染病,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这种病原携带者通常只能靠化验方法才能检出。一般健康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较少,时间短,故认为其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大。但对于某些传染病,如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健康病原携带者为数较多,则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源。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其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的时间以及携带者的职业、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社会活动范围和防疫措施等。在饮食服务行业、供水企业、托幼机构等单位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对人群的威胁非常大。
三、病原携带者是指()。
病原携带者是指()。
A.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正确答案)
B.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C.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但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也不能排出除病原体的人
正确答案:B
依据:医学常识
四、病原携带者是指什么
没有任何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病原携带者就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没有引起临床感染,而携带这些病毒或细菌的人就称为病原携带者。侵入的病原体能够留在入侵的部位,或者进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但人并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人体的抵抗能力和病原体的侵袭能力不相上下,处于相持的状态。
病毒携带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平衡: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养肝护肝需多饮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