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措施(新生儿颅内出血)
一、新生宝宝颅内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四方面引起的:由于早产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导致;缺氧、酸中毒等均可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如胎位小正等外伤引起;孕期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其他原因导致的。1.早产,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都可导致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2.血流动力学异常,缺氧、酸中毒等均可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使其变为“压力被动性脑循环”,此时压力的波动可直接作用于末端毛细血管,使其破裂而出血。低血氧和高碳酸血症可使脑血管扩张,静脉淤滞,压力增高而引起栓塞和出血。此外,当新生儿存在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气胸、严重酸中毒、抽搐等情况时,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快速扩容、吸痰、机械通气时PIP或PEEP过高、出现人机对抗等各种原因,均可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而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3.外伤,主要为产伤所致。如胎位小正、胎儿过大、产程过短或过长以及使用高位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可导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脑表浅静脉破裂而引起硬膜下出血。此外,使用面罩加压给氧、头皮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操作时使头部过分受压,也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4.其他,新生儿患有凝血机制障碍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母孕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药物;脑血管发育畸形;不适当地输入高渗溶液(如碳酸氧钠、葡萄糖酸钙、甘露醉等)等均可导致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
二、缺氧或产伤引起刚出生的孩子颅内出血,应当如何做呢
由于缺氧缺血导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以早产儿多见,一般胎龄越小,脑部血管发育的越脆弱,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就越高。凡是引起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因素,诸如妈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胎盘早剥等,都可以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所以,在临床上,这三种疾病常常是同时发生的。缺氧缺血时,宝宝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虽不大但出血范围较分散,常常出现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治疗原则是支持治疗、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使用药物恢复脑细胞功能、止血和对症治疗。
如果确认宝宝颅内出血,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止血,不要让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也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用各种方法使宝宝颅内出血停止后,要注意脑部的护理,因为颅内出血证明脑部已经受损,宝宝抵抗力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术后护理,防止进一步感染。此外,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出血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出血量小的还好。
如果出现大出血,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脑组织是大脑最重要的器官。在治疗颅内出血时,一定要保护好新生儿的脑组织,这样才不会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
首先要做好生产前的卫生保健,还要做好自己的检查。这样可以减少生产时新生儿窒息造成的缺氧。如发生颅内出血,另外要避免早产,在选择产房护理时,一定要提高医疗质量,选择经验充足,差错小的。否则很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产伤。另外,如果确实是早产,一定要在分娩前服用相应的药物,防止胎儿出血的倾向。
三、新生儿颅内出出血怎么办
摘要: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对于新生儿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很可能会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与护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出血怎么办宝宝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治疗
宝宝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治疗
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颅内出血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其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也是大致相似的,不过它的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新生儿来讲,严重的将是致命的病症,因此要及早的发现颅内出血,并给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关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如因特殊情况(急诊检查及手术治疗等)需搬动病儿,应保持头部固定。对于昏迷病儿应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时应及时降温。如头痛、烦躁者,可给予适当镇静药。注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足够的热量供给。对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应注意纠正低血压,将血压提至适当水平。
2、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处理。如对于血小板减少所致者应及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对于血友病应输注Ⅷ或Ⅸ因子;感染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低凝时应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纤溶药物;对于维生素K缺乏症应输注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复合物或新鲜血等。
3、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症状应及时处理,如积极抗惊厥和控制脑水肿、颅内高压等。抗惊厥常用氯硝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脑水肿的处理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颅内高压者可静脉推注脱水剂或利尿药。
4、腰椎穿刺
反复腰穿放脑脊液适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但如患儿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或极度烦躁甚至已出现脑疝的早期征象,则应禁忌腰穿,以免诱发脑疝。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饮食保健
许多血液病、脑血管发育异常及颅内外其他病变均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亦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常见于颅脑外伤、新生儿产伤、缺氧常致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脑肿瘤、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常致颅内出血。在新生儿患有颅内出血的症状时,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以外,在饮食上面也应该注意。
对于乳母来说:为了防止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在孕期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
对于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应该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
对于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该适当的给予维生素K1,补充新生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新生儿颅内出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它对于新生儿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要及时的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那么,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措施究竟有哪些呢?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
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在分娩前3天内应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减少患呼吸窒息综合征的机率。
2、预防出血倾向:
孕妇:分娩前10小时缓慢静注苯巴50mg,并在产前4~15小时顿服维生素K15~30mg。<1500g的未成熟儿:生后6小时内可用苯巴比妥降低脑代谢率、清除自由基、减少脑血流量,抑制血压急剧上升。
3、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
孕妇须绝对卧床以减少子宫收缩,可用拟β-肾上腺素能类药物推迟分娩。
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同时对胎儿进行监护,出现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时须及时抢救。对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典型症状你知道吗
新生儿颅内出的典型症状,新生儿颅内出的典型症状,如婴儿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发生在哪里,出量多少,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早产儿颅内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嗜睡、对刺激反应差,均为非特异性表现。对于足月儿,往往可能表现为易怒、过度兴奋、斜视等。如果是硬膜下肿出,通常出量较大,往往会出现快速昏迷、眼球运动障碍、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等脑干受压的表现,多数会在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暂停。
一、新生儿颅内出严重吗,硬膜下出。这种情况下出量会非常大,神经系统症状会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明显加重。严重者呼吸停止。急性例在出生后24小时出现症状,主要为惊厥,部分患儿可出现偏瘫和斜视。有的孩子在新生儿期并不明显,出生后几个月就有慢性硬膜下积液、惊厥、生长迟缓、贫。表现为易怒、脑尖叫、眼睛盯着抽搐等兴奋状态。随着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张力低下。
二、蛛网膜下腔出,这种情况多见于早产儿,往往有窒息史。它可以是原发性的或由脑室内出或硬膜下出时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的特征是出生后第二天癫痫发作。间歇性发作良好,多数预后良好。部分例可因粘连产生脑积水后遗症。少量出无症状,或只是烦躁,肌张力低,一般1周内恢复。
三、新生儿颅内出会影响智力吗,新生儿颅内出可能影响儿童智力。新生儿颅内出通常是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患者常表现为头围增大、前额膨出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还可表现为嗜睡、嗜睡甚至昏迷。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情较轻,出量较少,不会有明显症状,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