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为什么叫土狗(蝼蛄)
一、蝼蛄怎么读
蝲蝲蛄" highlight="true">蝼蛄的读音:lóu gū。
解释:蝼蛄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黄色。前足发达,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通称“蝲蝲蛄”,有的地区叫“土狗子”。
例句: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蝼蛄造句。
地下害虫主要是金针虫、蛴螬、蝼蛄,尤以前两种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
有名的食虫鸟,以摄食地下金针虫、蝼蛄、步行虫等昆虫为生,它所吃的昆虫,多是农作物的害虫。
在男性和靠西人像下方画了粗黑的框子,框中绘有两只蝼蛄,头向东。
二、蝼蛄是什么东西啊
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东北称为拉拉蛄,地拉蛄;田小狗【江浙】亦称为剪柳仔,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
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雌虫体长约3厘米余,雄虫略小。头圆锥杉,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触角丝状,长度可达前胸的后缘,第1节膨大,第2节以下较细。复眼,1对,卵形,黄褐色;复眼内侧的后方有较明显的单眼3个。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坚硬膨大,呈卵形,背中央有1条下陷的纵沟,长约5毫米。翅2对,前翅革质,较短,黄褐色,仅达腹部中央,略呈三角形;后翅大,膜质透明,淡黄色,翅脉网状,静止时蜷缩折叠如尾状,超出腹部。足3对,前足特别发达,基节大,圆形,腿节强大而略扁,胫节扁阔而坚硬,尖端有锐利的扁齿4枚,上面2个齿较大,且可活动,因而形成开掘足,适于挖掘洞穴隧道之用。后足腿节大,在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活动的刺,腹部纺锤形,背面棕褐色,腹面色较淡,呈黄褐色,末端2节的背面两侧有弯向内方的刚毛,最末节上生尾毛2根,伸出体外。
身体呈黑褐色,上面长着层又短又有丝光的毛,体长约1.5~2英寸(4~5cm)。它短短的前腿长着铲形的脚爪,适于快速挖掘。蝼蛄的翅膀短而坚硬,能长距离飞行。
成虫体长30~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较长,超过腹部末端。腹末具1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别于华北蝼蛄。卵初产时长2.8mm,孵化前4mm,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暗紫色。若虫共8~9龄,末龄若虫体长25mm,体形与成虫相近。
三、蝼蛄是什么虫
蝼蛄(学名:Gryllotalpa),是多种地栖性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俗名耕狗、拉拉蛄等,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各地。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
四、蝼蛄有什么作用
中药蝼蛄
释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 1、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夜,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2、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