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他资讯 > 正文

其他资讯

人会无缘无故得白血病吗(淋巴结白血病)

安心医药2023-11-13其他资讯79
一、急!!!关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概述】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

一、急!!!关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注意:①起病情况。②是否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③是否应用过瘤可宁、马法兰、氮芥等烷化剂。④是否患有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及Down综合征等疾病。

⑵临床症状:一般贫血症状,鼻衄、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热,骨痛、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抽搐、大小便失尽,甚至昏迷。

二、体检发现

贫血外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牙龈渗血或伴牙龈增生,淋巴结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轻、中度肿大。

三、辅助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

骨髓象: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按增生细胞的系列不同,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骨髓特点如下:

⑴ ANLL:① 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②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粒系明显增生,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2a型:原粒细胞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 M3型(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非红系细胞);易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3a型(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M3b型(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20%(非红系细胞)。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M4Eo:除具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⑤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系增生,可见细小Auer小体;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单核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⑥M6型(红白血病):红细胞系>50%,且有形态学异常,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巨核细胞减少。

⑦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红系、粒系增生相对抑制。

⑵ALL:① 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②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易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

③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但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一个或多个,较明显,呈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细胞化学染色:

⑴过氧化物酶及苏丹黑染色:急淋细胞呈阴性(阳性<3%);急粒细胞呈强阳性;急单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

⑵糖原染色:急淋细胞呈阳性(粗颗粒或粗块状,常集于胞浆一侧);急粒、急单细胞呈弱阳性(弥散性细颗粒状);红白血病:幼红细胞呈强阳性。

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急单细胞呈强阳性,能被氟化钠明显抑制(>50%);急粒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氟化钠轻度抑制(<50%);急淋细胞一般呈阴性。

⑷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急淋白血病积分增高或正常;急粒白血病明显减低;急单白血病可增高或减低。

有条件应做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型。

四、鉴别诊断

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治疗措施】

1.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2.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3.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①缓解诱导治疗:治疗ALL常用的化疗方案是VP方案,以VP方案为基础再与DRN(柔红霉素),ADM(阿霉素),Ara-c,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和6-MP等药物组成许多有效的多药联用方案。儿童初治病例CR(完全缓解)率可达90%~95%;成人亦可达80%~90%。多药联用方案主要用于难治和复发病例的治疗,常用方案见表。

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诱导方案

化疗方案剂量用药方法

VP方案 VCR 2mg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

PDN 60mg分次口服,第1-7天

DVP方案 DRN 1mg/kg静注,第1天,每周1次 4~6周为一疗程

VCR 1.5mg/m2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

PDN 40mg/m2口服,第1~8天

POMP方案 PDN 60mg/d分次口服 5天为一疗程

VCR 2mg静注,第1天

MTX 30mg静注,第2、5天

6-MP 100mg口服

VDCP方案 DRN 40mg/m2·d静注,第1、2、3、15、16、17天三周为一疗程

VCR 2mg静注,第1、8、15、21天

CTX 0.4-0.8/m2静注,第1、15天

PDN 40-60mg/m2·d口服,第1-14天后,减量

DVP+ASP方案 VCR 2mg静注,第1天,每周1次第15天作骨髓检查,如仍有白血病细胞再用DRN50mg/m2,4周为一疗程

DRN 50mg/m2静注,第1、2、3天

PDN 60mg/m2分次口服,第1-28天

L-ASP 600u/m2静注,第17-28天

注:VP、DVP方案适用于儿童病例。

②维持治疗:凡用上述方案达到CR后,应继续用原方案巩固疗效。用VP和VDP方案者,应再继续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两个疗程。缓解期间用6-MPl00mg/d,连续口服7天,继之给CTX400mg静注;间歇7天再给MTXl5mg,静注或口服,第1、5、9天;间歇3天后依次重复上述治疗。

③复发的治疗:可继续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静注,共4次,或DRNlmg/kg·d,静注,共4天。

(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①缓解诱导:治疗方案见表30-3。

化疗方案剂量用药方法

DA方案 DRN 30~40mg/M2·d静注,第1~3天间隔1~2周重复

Arc-c 100~160mg/M2分次口服,第1~7天

VPP方案 VCR 2mg静注,第1天间隔1~2周重复治疗

Ara-C 100~150mg静注,第1、5天

DRN 30mg静注,第1、2天

COAP方案 CTX 200mg静注,第1、3、5天每隔1周重复治疗

VCR 2mg静注,第1天

Ara-c 100~150mg静滴,共4天

PDN 200mg/d分次口服

HOP方案 VCR 2mg静注,第1天间隔1~2周重复

HRT 2~4mg静滴,3小时滴完;第2、7天

PDN 40mg/d分次口服,第1~8天

注:VPP方案可以ADM代之DRN,剂量为20mg同,静注,第1、2天

②维持治疗: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长期维持,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l/2、1、2、4、7、16个月加用原诱导方案巩固、强化,16个月后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3)小儿ALL治疗方案

①缓解诱导:(VP方案及变换) 1)VCR2.0mg/m2/周,连用4周。2)PDN60mg/m2/日。3)或者加ADM20mg/m2,第14、15天。

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治疗:MTXl2mg/m2(大剂量:30mg/m2)鞘内注射,每2周一次,连用3周;另外加用24Gy(2400rad)头盖照射。

③缓解期维持治疗:

方案l——⑥6-MP75mg/m2,连续口服。⑥VCR2.0mg/m2第l天每4周l周期。①PDNl20mg/m2/d连用5天

方案2——@MTXl50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l天。②PDN120mg/m2/d连用5天,每2周与MTX交替。①6-MPl00mg/m2/d×5天方案3——⑧MTXl75~225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第1天,每2周与MTX交替。②PDN120mg/m2/d连用5天。①6-MPl25~175mg/m2/d×5天。

(4)小儿ANLL的化疗

VAPA方案是一种多药强化的序贯式综合治疗程序,经历14个月的治疗,不包括有CNS预防治疗,对小儿ANLL治疗效果,尤其是长时期的缓解确有较大改善,VAPA方案组织及用法如下:

治疗程序Ⅰ——ADM45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5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4周为1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Ⅱ——ADM30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Ara-C15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上药每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Ⅲ——vcRl.5mg/m2/d静脉注射,第l天;Me-PDN8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

6-MP5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MTX7.5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Ⅳ——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每3~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4.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防治

CNS白血病和脑膜白血病都可治疗,首选药物以MTX做鞘内注射,但多数预后不佳,因此要强调CNS的预防治疗。一般是MTX0.25~0.5mg/kg/次或42mg/m2/次(极量20.0mg)鞘内注射直至症状缓解。其后再于6~8周间以同药同剂量鞘内注射以防止复发。亦可放射治疗,如60Co颅脑照射,脊髓照射。

5.放射治疗

(1)脾脏照射:脾肿大,疼痛,不能手术者。照射量1000~2000cGy/3~10次,3至12天。

(2)硬膜外浸润压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区2个椎体,照射量为300~400cGy/次,照射3次后,改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主要用于病部白细胞计数增高,T细胞型,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明显者。①预防性照射,经化疗症状缓解后开始照射,全颅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照射量为1800~2200cGy。②治疗性照射:联合化疗,全颅照射1800cGy。③复发治疗:行中枢性照射,颅部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另外,对髓外局部病灶可局部照射,非姑息治疗。放疗应联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同时使用MTX+Ara-C+氢化考的松椎管内注射。

6.免疫治疗:本病虽行长时间的巩固强化治疗,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用化疗不能达到将其彻底消灭的目的,依靠人体的免疫可能消灭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应用,常用的药物有BCG、TF、IFN等。

7.骨髓移植,对ANLL疗效较好。①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②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③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约66%的病人在一个月内起病,病情急,发展快。贫血是常见又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现皮肤苍白、头晕乏力、浮肿及活动后气促等。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50%~84%,热型不定。有两种情况:①白血病本身发热;由于白细胞转换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谢亢进造成低热,一般不超过38.0℃,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成熟细胞缺乏,身体免疫力降低,常导致各种感染,体温可高达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见。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受异常幼稚细胞浸润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状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约50%~80%发生出血,其中约10%~15%的病人死于出血。发热可加重或诱发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齿龈、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腔与硬脑膜下,往往病情严重。眼底出血常为颅内出血的先兆。尚有异常幼稚白细胞浸润症状:①肝、脾肿大最多见,尤以从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著。②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45.5%,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从ALL最为多见,初诊时可达80%。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小儿ALL多见。③骨骼表现:多见于ALL,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压痛,四肢关节酸痛或隐痛,严重者关节肿胀,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AM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见眶骨浸润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称为绿色瘤。④神经系统表现: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的ALL,20%~40%儿童及5%成人ANLL(急性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白细胞侵及蛛网膜出现脑积水与颅内高压症状,如侵及蛛网膜或脑实质的血管壁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脑出血。⑤其他:皮肤、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脏等部位受侵出现相应的体征。

【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数高于100×109或低于1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约45%的病例有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单倍体、超二倍体和各种标记染色体。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始细胞>6%为可疑,超过30%诊断较肯定,原始细胞+早(幼)细胞≥50%可确诊。全骨髓中,红系及巨核细胞高度减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和特异性皮损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血液生化检查: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无活性。②碱性磷酸酶(AKP):在ALL时明显,AML明显降低。②乳酸脱氢酶(LDH):ALL时明显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时更甚。

【预后】

未经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但经现代化化疗者,疾病可以缓解,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甚至长期生存或治愈。决定疗效的因素除治疗方法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外,还有白血病和患者一些内在的因素。对预后不利的高危因素有:①年龄在l岁以下和9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差;②男孩比女孩差;③治疗前后细胞计数在50~100×109/L以上;④FAB分型属L2、L3、L4、L5、L6、L7;⑤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属T细胞和B细胞;⑥可见到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断裂和易位,但t(8;21)例外;⑦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50×104/L;⑧治疗后白血病细胞减少缓慢,到达缓解需时间长或缓解时间短;⑨肝脾肿大较明显或有CNS白血病者。

二、淋巴瘤白血病

白血病是比较严重的病症,有些是有治好的希望的,有些则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其中淋巴瘤白血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病症,要尽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接下来我们说下淋巴瘤白血病吧。

淋巴瘤白血病能痊愈吗

淋巴瘤白血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换骨髓才行,那么淋巴瘤白血病能痊愈吗?

淋巴瘤白血病能痊愈。治疗淋巴瘤白血病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俗称的骨髓移植,这种方法是患者的首选,但是却不是最终的选择,因为这种骨髓移植的配对率不是特别高,而且需要花费巨额的手术以及术后疗养的费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及时配对成功了手术后还会可能出现排斥的反应,手术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所以患者以及家属在这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考虑。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又称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由于新的组织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这一名词已不再使用。恶性淋巴瘤早期病变局限于淋巴组织,到晚期淋巴瘤细胞广泛播散至骨髓,出现在外周血中,同时伴有正常血细胞的减少,此时出现的白血病称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又称为淋巴瘤白血病期。

淋巴瘤白血病生存期

一旦患有淋巴瘤白血病需要及时治疗,但也可能治不好,那么淋巴瘤白血病的生存期是多少呢?

急性淋巴白血病如果不治疗,那么患者的生存期是不长的,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因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发作的时候,白血病细胞会快速大量的增值,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总数可以达到一百亿个,会快速的浸润骨髓和身体的其他组织,导致正常的造血自爆显著的减少,患者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以及感染而死亡。

其实对于那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强的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会比较强。同时,如果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态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勇敢地面对疾病,勇敢地和疾病作斗争。另外,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做些运动,加强锻炼,放松自己的心情。这一类的患者的存活期往往都会比较长的,甚至还有一些这样的患者能长期存活下去。

淋巴瘤白血病怎么引起的

淋巴瘤白血病的原因有很多,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通常淋巴瘤白血病怎么引起的呢?

淋巴瘤白血病,顾名思义为淋巴瘤发展而来的白血病。如果淋巴瘤细胞侵犯了骨髓,播散入血液,即为淋巴瘤白血病。这种情况可出现于放射治疗之后,亦可发生于疾病后期。淋巴瘤引起的白血病类型有急性淋巴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型及分类不明的细胞型等,其治疗基本与白血病相同。

淋巴瘤白血病可能是因为放射引起的,首先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及辐射部位有关。一次较大剂量(1-9Gy)或多次小剂量均有致白血病作用。全身和放射野较大的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放射线能导致双股DNA可逆性断裂,从而使细胞内致瘤病毒复制和排出。放射可诱发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白血病判断的依据

淋巴瘤白血病不是随便确定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那么淋巴瘤白血病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如果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比例不高,不够20%,我们一般称之为“淋巴瘤骨髓侵犯”,这类型的病人属于IV期患者;如果有,并且所占比例超过20%,我们称之为“淋巴瘤白血病”。还有的病人一开始没有,后来治疗效果不好,骨髓中又有了,诊断标准是一样的。

淋巴瘤始于免疫系统,并影响淋巴结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有两种,B细胞和T细胞。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发现有发热、出血、贫血、骨关节疼痛时,则应该警惕是否是急性淋巴癌,如果是的话,则可能会诱发淋巴癌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是可以痊愈的,不过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三、得淋巴结白血病的原因,,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临床常见的体征。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但肺门、纵隔、腹膜后和肠系膜等体内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靠X射线、CT和B超等才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②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因此在确定淋巴结肿大后,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常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穿刺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诊。淋巴结肿大的治疗以病因而定,如淋巴腺结核可应用链霉素和雷米封等,若为恶性淋巴瘤,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若为癌症晚期转移,则预后极差。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列举的以上10种疾病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及时就诊、确诊及鉴别,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请详细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治疗方法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特点是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肿瘤性增生,可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使各个脏器的功能受损,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血癌”不再难缠,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白血病完全可以治愈。

目前最好也最昂贵的治疗方案就是‘移植’。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患者发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四大症状:出血、贫血、感染(发热)、浸润(白血病细胞在各组织中沉积所致,如肝脾、淋巴结大,骨痛等)。若不经过治疗,存活期一般不超过半年。甚至有的病例从诊断到死亡,只不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死亡主要原因是出血和感染。慢性患者起病隐匿,一般无特征性症状,常因体格检查发现脾大或因其它疾病而行血常规检查异常时才被发现。病程超过半年者,经过适当治疗其生存期一般为39—47个月,5年生存率在25%—50%。有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生存10—20年,死亡原因是急性变和骨髓衰竭。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手段是化学疗法(简称化疗)。随着化疗方案和药物不断更新,其生存期已经明显延长。

骨髓移植,是指在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大量破坏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后,把健康人或自身已缓解的骨髓移植给患者,使其中造血干细胞持久地在患者骨髓腔分化增殖,从而恢复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它能最大限度杀伤白血病细胞,又可挽救大剂量化疗放疗对正常造血细胞的损害。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先进的方法。有的病人一发现白血病,便急着要行骨髓移植,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它只能在经积极治疗完全缓解后(临床上无白血病所致的症状和体征,血象正常、骨髓中白血病细胞≤5%)才能进行。它可分为自体(身)和同种异体移植,后者又分为同基因(同卵双胞胎)、同种异基因(HLA部分相同的同胞兄弟、姐妹或父母或子女),其具体适应条件是:年龄:自体<55岁,异体<45岁,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无感染灶,无其它严重的疾病;作异体骨髓移植前,需作组织配型和有关实验,以选择供者。

自体骨髓移植后,由于骨髓中仍可能有白血病细胞,尚需间断化疗和定期复查以防复发。骨髓移植中对供者的身体无何影响,随着骨髓移植手段不断改进,白血病者长期生存有待实现。异体移植由于存在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危险性较高,但一旦成功其效果较自体移植好。因此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应尽早行移植。

至于你想知道的配型概率,我劝你别想太多,一切得看缘分!我的女朋友患了肾衰竭,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型的肾呢。但是我们依然有信心,一定会找到的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到正规医院看看,拿出系统的治疗方案。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经济问题也是个很重要得问题要综合考虑。

下面提供的部分资料仅供参考,如果使用一定要找正规医院的专家看看,是否适合病人。祝病人早日康复。

治疗分诱导缓解、巩固及维持缓解三阶段进行。

1)诱导缓解

目前多使用国际标准的VDLP方案:即长春新碱(VCR)2mg,静脉注射,第1,8,15,22天。DNR 40~60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u/(m2·d),静脉滴注,第17~28天。泼尼松(Pred)30~40mg/(m2·d),口服,第1~28天。第14天作骨穿,如仍有较多的白血病细胞,骨髓增生活跃,则加DNR 40~60mg/(m2·d),静脉滴注,第15~16天,第28天再作骨穿,如仍未缓解,间歇10~14天,继续第2疗程。

2)巩固治疗

第1、3、5、7疗程使用以下方案:即VCR 2mg,静脉注射,第1,8天。DNR 40~60mg/(m2·d),静脉滴注,第1~2天。L-Asp 12000u/(m2·d),静脉滴注,第2、4、7、9、11、14天。Pred 30~40mg/(m2·d),口服,第1~14天。

第2、4、6、8疗程使用以下方案:替尼泊甙(VM26) 165mg/(m2·d),静脉滴注,第1、4、8、11天。Ara-C 300 mg/(m2·d),静脉滴注,第1、4、8、11天。

第9疗程:甲氨喋呤(MTX)690mg/m2,静脉滴注,滴完后6小时肌内注射甲酰四氢叶酸钙15mg,q6h,共12次。使用本方案治疗前2天加用碱化,水化,保肝,利胆等措施。

3)维持治疗

常用药物有MTX 20mg/m2,口服,每周1次。6-巯嘌呤(6-MP)75mg/m2,口服,每天1次。环磷酰胺50mg/m2,口服,每天1次,每月5~7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大剂量化疗的应用,使得80%~85%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对于常规化疗失败的病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仍是主要治疗手段。靶向治疗是急淋又一新治疗途径。

化疗

由于大剂量化疗的应用,尤其是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和阿糖胞苷(Ara-C)的使用,80%~85%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得到完全缓解,长期无病生存率(DFS)达30%~40%;75%ALL患儿获治愈。诱导缓解方案中最常见的药物包括泼尼松、长春新碱、蒽环类药物(多为柔红霉素)及左旋门冬酰胺酶,同时还联合环磷酰胺、Ara-C(常规剂量或大剂量)、6巯基嘌呤或其他药物行早期强化治疗。地塞米松在脑脊液中浓度高,抗白血病作用强,因而在许多方案中代替泼尼松。MRC ALL97/99研究结果显示,与泼尼松龙相比,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显著减低,3年DFS分别为87%对79%。

干细胞移植

对于常规化疗失败的病人,AlloBMT仍是主要治疗手段,该治疗方法可使10%~20%原发耐药患者获治愈;10%~25%的第二次复发患者长期无病生存;30%~56%的第二次缓解病人长期无病生存,而化疗维持对照组仅为17%~23%。因此这些病人一旦确诊,多数应考虑接受AlloBMT治疗。对于第一次复发的病人,是立即行移植还是重新诱导化疗目前还是个问题。第一次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标危患者并无明显优势,但对高危患者尤其是Ph+ALL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由于高龄或其他原因无法接受常规移植的患者,可接受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由于病例数较少,尚无法评价。

对于无HLA相合家庭成员的患者,非血缘供者是另一选择,但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德国Kiehl等多中心回顾分析了成人ALL患者接受非血缘关系配型相合供体(MUD)或半相合家庭成员供体BMT的疗效。结果显示, 82/220例患者生存,中位生存时间为269天,移植相关死亡率为57%。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效果与化疗相当。GOELAM研究显示,低危T-ALL患者随机接受ABMT和化疗,两组总生存率和DFS无显著差异。LALA-94研究结果显示,高危ALL患者随机接受ABMT或单纯化疗,中位DFS分别为13.7个月和12.7个月,但化疗组后期复发率高(3年DFS分别为 36%和21%)。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急淋又一新治疗途径。以往Ⅱ期临床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可使29%Ph+ALL患者完全缓解,尤其是那些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患者,与化疗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并有可能减少微小残留病变(MRD)。Thomas等应用STI-571联合CVAD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柔比星、氮烯咪胺)治疗复发或不缓解Ph+ALL病人。所有病例均获CR,4/11例BCR/ABL转阴,但尚需更长时间观察STI-571对MRD的作用。

急淋原始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抗原,如CD19、CD20、CD22及CD52,这些抗原均可成为单抗的作用靶点。目前已上市的抗CD20单抗可使93%前B-ALL及成熟B-ALL患者获完全缓解,1年生存率达86%。Thomas等应用抗CD20单抗加CVAD治疗L3及Burkitt’s淋巴瘤,35%病人>60岁。结果显示,CR为89%,1年DFS为86%,无治疗相关死亡。另外,抗CD19单抗和抗CD52单抗也已用于人体。Seibel等对比了单纯化疗与化疗加抗CD19单抗对初发ALL的疗效。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2周CR率仅为43%,而联合化疗组达93%。Faderl应用抗CD52单抗治疗5例急淋,未显示疗效。由于这些研究样本较小,尚需进一步观察。抗CD22单抗在体外对MDR-1(多药耐药基因)阳性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及BCP-ALL细胞株�EU-1有明显杀伤作用。随着新药的应用,ALL治疗将会有更大改观。

中药治疗白血病

对于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初发病且症状轻者均可以选用平消散、补金丸、参楼散、参术丸、重参丸之一与蛋矾散共同内服(以上方剂均出自《中医癌瘤学》),并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具体症状加入其它药(参考7.6——7.11)。另请注意,含有雄黄的方剂只适用于白血球高者。

(1)平消散:

枳壳 30克硝石 15克五灵脂 15克

郁金 18克白矾 18克仙鹤草 18克

干漆(炒) 6克制马钱子 12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次服1.5—6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2)补金丸:

人会无缘无故得白血病吗(淋巴结白血病)

料姜石 50克郁金 30克红硇砂 9克

清半夏 30克制马钱子 30克重楼 15克

仙鹤草 30克补骨脂 100克蟾酥 6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次服1—3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3)参楼散(此方只适用于白血球高者,不得用于白血球低者):

茅苍术 40克苦参 100克明雄黄 30克

重楼 100克清半夏 100克蜈蚣 3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次服1.5—6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4)参术丸:

重楼 30克莪术 60克天南星 30克

土鳖虫 30克料姜石 100克

仙鹤草 300克(熬膏后干燥)黄芪 300克(熬膏后干燥)苦参 300克(熬膏后干燥)

制法及服法:将以上药及干燥的药膏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服3—6克,日服3次,开水送下。

(5)重参丸:

红人参 50克重楼 20克莪术 50克

冰片 10克苦参 100克(熬膏后干燥)

制法及服法:上药及干膏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服3—6粒,日服3次,开水送服。

(6)蛋矾散:

鸡蛋壳(焙黄) 60克料姜石 60克皂矾 50克

红人参 30克山慈姑 5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服1—3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7)以下治疗各种急性白血病的处方均出自名医周霭祥:

(7.1)以下处方适用于症状不明显,病情尚不严重的早期病人,症状为疲乏无力、发热、出血、关节痛、肝脾轻度肿大、面色苍白等:

白花蛇舌草 20克龙葵 30克半枝莲 20克

青黛 10克土茯苓 10克山慈姑 20克

莪术 10克川芎 10克赤芍 15克

黄芪 40克当归 30克

(7.2)以下方剂适用于症状有所发展者,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贫血、轻度出血、骨痛或有肝脾肿大,无明显感染灶,舌苔黄:

白花蛇舌草 20克七叶一枝花 10克山豆根 10克

青黛 15克土茯苓 15克石膏 20克

知母 15克山栀 15克丹参 20克

黄芪 30克当归 20克

(7.3)以下方剂适用于症状比(7.2)所述有所发展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及出血。发热为中、低烧,出血为鼻、齿龈、皮肤出血,舌或有血泡。淋巴结或脾可能肿大,舌苔薄而黄:

白花蛇舌草 20克广角 20克山豆根 15克

生地 20克赤芍 10克丹皮 15克

紫草 30克栀子 15克旱莲草 20克

黄芪 40克女贞子 15克

(7.4)以下方剂的适用症状为: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发低烧,伴有贫血、舌有出血点或瘀斑:

川芎 10克赤芍 15克三棱 10克

莪术 15克夏枯草 15克山慈姑 15克

黄药子 30克川贝母 20克生牡蛎 20克

黄芪 30克当归 20克鳖甲 15克

(7.5)以下方剂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主要症状为贫血,头晕,疲乏无力,面色苍白,低烧,手脚心热,自汗,盗汗,舌质淡无血色:

黄芪 40克党参 20克当归 20克

生地 15克熟地 15克天门冬 10克

首乌 20克龟板 20克浮小麦 10克

土茯苓 15克半枝莲 15克龙葵 10克

制法及服法: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以上五方可视为五类病人的基本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以下(7.6)——(7.11)所述的具体病情对药方进行调整:

(7.6)白细胞过高可选用:

龙胆草 20克贯众 10克马鞭草 15克

忍冬藤 15克青黛 20克雄黄 20克

寒水石 20克

(7.7)白细胞过低可选用:

党参 30克女贞子 30克山萸肉 40克

补骨脂 40克紫河车 40克鸡血藤 15克

丹参 15克黄芪 40克首乌 30克

(7.8)血小板过低可选用:

黄精 40克玉竹 10克仙鹤草 40克

柿树叶 15克景天三七 20克卷柏 20克

土大黄 10克花生仁衣 40克

(7.9)贫血严重者可选用:

黄芪 40克当归 30克熟地 20克

紫河车 50克阿胶 40克

(7.10)肝脾明显肿大可选用:

桃仁 10克红花 10克赤芍 10克

当归 20克三棱 10克莪术 5克

鳖甲 15克穿山甲 15克生牡蛎 20克

(7.11)淋巴结明显肿大可选用:

夏枯草 15克黄药子 30克山慈姑 15克

川贝母 20克海藻 20克昆布 15克

以下方剂均出自公开出版的医学杂志,患者可根据本人具体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试用,最好请教中医。

(8)治疗各种白血病:将老鹳草全草制成浸膏,内服,不拘量。

(9)治疗各种白血病:苦豆子(西豆根)全草或根粉碎后装入胶囊。每服1.5—3克,日服3次。或种子每次1克,每日三次。

(10)治疗各种白血病,尤其适用于身体虚弱者:取灵芝100克,干燥粉碎,装入胶囊。每服4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

(11)治疗各种白血病:

板蓝根 30克半枝莲 30克羊蹄根 30克

猪秧秧 50克制黄芪 15克当归 15克

党参 10克三棱 10克莪术 1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以水煎煮两次得药液300ml,一日内分两次服完,每次服150ml。

(12)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口干,口苦,心烦燥,皮下、鼻、齿龈出血,便血:

女贞子 250克旱莲草 250克蜂蜜 100克

制法及服法:先用约2500 ml水将女贞子及旱莲草熬成稀浆状,再加入蜂蜜,用文火熬成稠膏,装瓶。每服20—40克(约1—2汤匙)。可加热水冲化后服用。

(13)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生大黄 10克丹皮 3克玄参 10克

生地 10克大青叶 10克蝉蜕 5克

天花粉 6克

制法及服法:水煎两次,共得300 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 150ml。

(14)治疗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浮小麦 30克山萸肉 30克牡蛎 30克

生地 30克沙参 30克党参 30克

人参须 12克山药 15克生白芍 10克

炙甘草 10克麦冬 10克龙骨 10克

酸枣仁 10克五味子 4克大枣 10枚

制法及服法:将牡蛎壳及龙骨装入纱布袋内与其它药共煎;或单独煎,再将煎汁合并到煎其它药的水内。其它与上同。

(15)治疗有发烧,出血,便血症状的急性白血病:

茜草根 30克地榆 20克马蔺子 20克

黄连 20克黄柏 20克黄芩 20克

当归 20克

制法及服法:将以上药干燥,粉碎,混合均匀。每次取药粉3克入杯内,加沸水100 ml浸泡,稍凉后将上清液及药渣一并饮完。每日三杯。

(16)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猪秧秧 25克狗舌草 25克紫草根 25克

羊蹄根 25克生地 15克黄精 15克

当归 6克丹参 6克赤芍 6克

川芎 6克甘草 3克

制法及服法:以上各药以水煎煮两次,共得药液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150ml。

(17)治疗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取焦山栀子28个,加水煎成50—100ml的汤药,一日内分两次服完。次日再加20个与前日煎过的28个同煎,服法同前,如此操作及服用4——5天后将药渣倒弃,重煎新品。连服3——4周,停药一周。

(18)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核桃树皮 90克党参 15克当归 15克

白芍 12克黄芪 12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以水煎两次得药液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完,每服150ml。

(19)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青黄散,名医周霭详方):

青黛9份,雄黄1份(或青黛8份,雄黄2份,为重量之比)研碎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

服法:超初每服3克,日服3次,饭后服用。如无不良反应,则可增加到每服5—6克,日服3次。

(曾用此药方治疗54例慢性白血病患者,结果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1例。服药后20天可自觉症状减轻;35天左右肝开始缩小,两个月左右可缩至最小;20天左右脾开始缩小,80天左右缩至最小;15天左右白细胞开始下降,20天左右可下降一半,70天左右可降至正常。随着白细胞的下降,幼稚细胞亦开始减少乃至消失,血小板开始增加乃至接近正常值;骨髓象的变化与血象变化基本一致。副作用为恶心、腹痛、大便次数多而稀,尚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手脚掌皮肤增厚、疼痛,少数人可能出现皮疹。当出现便血及皮疹时应停止用药。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为防止砷中毒,可在服药过程中每两个月用二巯丁二钠1克加入5%葡萄糖4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天,以促使砷的排泄,收效较好。临床观察未发现青黄散对造血机能有明显影响。故其效果优于马利兰。另据报道,曾用此方治疗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健康存活5年以上。注意此方仅适用于白细胞增多型白血病,白细胞低者绝对不能用。)

(20)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当归 30克黄柏 30克黄芩 30克

龙胆草 30克栀子 30克青黛 15克

芦荟 15克大黄 15克木香 1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干燥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每服3克,日服3—4次。该药可能引起腹泻或腹痛。

(21)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蒲公英 30克生地 30克半枝莲 30克

猕猴桃根 30克银花 25克石膏 25克

当归 15克板蓝根 15克玄参 15克

苦参 10克天冬 6克

制法及服法:将石膏打碎,用水200ml煎20分钟。将石膏弃去,将煎得的水加到熬其它药的水中再煎两次,得药液300ml。一日分两次服完,每服150ml。

(22)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将青黛干燥粉碎,装入胶囊。每服3—6克,日服3次。

(23)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野百合 15克地榆炭 15克熟地 15克

党参 30克天冬 3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以水煎两次得药液300ml,日服一剂,分两次服,每次服15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