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药政策 > 正文

医药政策

生子白皮(梓白皮)

安心医药2023-11-13医药政策111
一、梓白皮的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①《本经》:主热,去三虫。②《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一、梓白皮的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

①《本经》:主热,去三虫。

②《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③《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④《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二、梓白皮功效和作用

味苦、性寒。入肝、胆、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

禁忌人群入中药材,需遵医嘱

适宜人群入中药材,需遵医嘱

梓白皮,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梓白皮其实是一种落叶乔木,其木材、果实和叶子均可入药,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药材。梓白皮知道和听过的人很少,那么本篇我们就来说一说梓白皮到底都有哪些功效,以及梓白皮的挑选方法。

梓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用干时病发热,痈疽肿毒。可单用或入复方配用。

2、燥湿杀虫,用丁湿热黄疸、疮疥、皮肤痛痒。

3、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

4、《本经》:“主热,去三虫。”

5、《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6、《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生子白皮(梓白皮)

7、《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梓白皮的传统附方

1、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的功效与作用四十个(去皮、尖),红小豆一升,红枣十二枚(剖),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二两(切),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的功效与作用轺赤小豆汤)

2、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补缺肘后方》)

3、治肾脏炎浮肿:梓根白皮、梓实、玉蜀黍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梓白皮的挑选方法

梓根白皮呈块片状,大小不等。

长约20~30厘米,宽2~3厘米,厚3~5毫米,皮片多呈卷曲状。

外表栓皮棕褐色,皱缩,有小支根脱落的痕迹,但不具明显的皮孔,栓皮易脱落。

内表面黄白色,平滑细致,有细小的网状纹理;断面不平整,有纤维(即皮层及韧皮部纤维),撕之不易成薄片。

以皮块大、厚实、内色黄者为佳。

三、梓白皮简介

目录 1拼音 2《*辞典》:梓白皮 2.1出处 2.2拼音名 2.3来源 2.4原形态 2.5生境分布 2.6性状 2.7化学成份 2.8性味 2.9归经 2.10功能主治 2.11梓白皮的用法用量 2.12附方 2.13各家论述 2.14摘录附: 1用到中药梓白皮的方剂 2古籍中的梓白皮 1拼音

zǐ bái pí

2《*辞典》:梓白皮

2.1出处

《本经》

2.2拼音名

Zǐ Bái Pí

2.3来源

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根皮于春、夏两季挖采,洗去泥沙,将皮剥下,晒干。

2.4原形态

梓(《本经》),又名:木王(《埤雅》),花楸、河楸、水桐、雷电木、木角豆、臭梧桐。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常带紫色,光滑或少被柔毛。单叶对生或常3枚轮生,稀互生,具柄,阔卵形至近圆形,长14~24厘米,宽12~22厘米,稀更大,不分裂或掌状3泼裂,裂片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全缘,上面暗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掌状脉5出,常带紫色,脉腋及叶片基部常具紫色斑点状的腺体,柄长9~17厘米,带暗紫色。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及分枝披疏毛或无毛;花萼2裂,裂片阔卵形,绿色或紫色;花冠黄白色,具数行紫色斑点,2唇形,前唇2裂,后唇3裂,裂片边缘成。极不规则波状皱曲;雄蕊5,仅2枚完全发育;雄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长圆柱形,长20~30厘米。熟时深褐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两端簇生白色长软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的木材(梓木)、叶(梓叶)、果实(梓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5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河谷,湿润土堆。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陜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6性状

梓根白皮呈块片状,大小不等。长约20~30厘米,宽2~3厘米,厚3~5毫米,皮片多呈卷曲状。外表栓皮棕褐色,皱缩,有小支根脱落的痕迹,但不具明显的皮孔,栓皮易脱落;内表面黄白色,平滑细致,有细小的网状纹理;断面不平整,有纤维(即皮层及韧皮部纤维),撕之不易成薄片。以皮块大、厚实、内色黄者为佳。

2.7化学成份

根皮含异阿魏酸、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树皮含对香豆酸、阿魏酸。

2.8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2.9归经

《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经。"

2.10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

①《本经》:"主热,去三虫。"

②《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③《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④《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2.11梓白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2.12附方

①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②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肾脏炎浮肿:梓根白皮、梓实、玉蜀黍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2.13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梓皮,能利太阳、阳明经湿热,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之,其治温病复伤寒饮,变为胃啘者,煮汁饮之,取其引寒饮湿邪下泄也。"

2.14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梓白皮的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连翘根)杏仁6克赤小豆10克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切)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解...

更多用到中药梓白皮的方剂

古籍中的梓白皮《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23.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反胃

豆蔻末,蜜汤服,止反胃。)乌芋(主五噎膈气。)梓白皮(主反胃。)淡竹茹竹沥〔水部〕醴泉井华水(并主...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梓

余材皆不震。其为木王可知。【集解】《别录》曰∶梓白皮生河内山谷。弘景曰∶此即梓树之皮。梓有三种,当...

《退思集类方歌注》:[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身发黄者。麻黄(去节)连翘(各二两)赤小豆生梓白皮(各一升)杏仁(四十枚)甘草生姜(各二两)大枣...

《伤寒寻源》:[下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四、梓白皮的临床使用功效和药理配方

梓白皮是一种中药材,梓白皮主要在底衫河谷和村庄、公路两旁比较多见,喜欢生长在湿润土壤地区。梓白皮是呈现块片状,表面黄白色平滑细致,并且有细小的网状纹理。梓白皮断面不平整,有纤维(即皮层及韧皮部纤维),撕之不易成薄片。以皮块大、厚实、内色黄者为佳。

梓白皮的临床使用功效

1.清热解毒,用干时病发热,痈疽肿毒。可单用或入复方配用。

2.燥湿杀虫,用丁湿热黄疸、疮疥、皮肤痛痒。

梓白皮的药理配方

①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②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

③治肾脏炎浮肿:梓根白皮、梓实、玉蜀黍须。水煎服。

梓白皮是一种非常多见的中药材,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到,人们通常将梓白皮采集晒干之后,就可以作为中药材利用了。梓白皮能用来治疗伤寒,还可以治疗头痛、肾脏炎、浮肿等疾病症状,梓白皮常见的是和其他药物一起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