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中N的杂化方式(苯胺类化合物)
一、什么行业会用到苯胺
苯胺主要用于制造染料、药物、树脂,还可以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它本身也可作为黑色染料使用。其衍生物甲基橙可作为酸碱滴定用的指示剂。<br/><br/>详细用途:苯胺是染料工业中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在染料工业中可用于制造酸性墨水蓝G、酸性媒介BS、酸性嫩黄、直接橙S、直接桃红、靛蓝、分散黄棕、阳离子桃红FG和活性艳红X-SB等;在有机颜料方面有用于制造金光红、金光红g、大红粉、酚菁红、油溶黑等。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 1.02(20/4℃),相对分子量93.128,加热至370℃分解。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1-氯-2,4-二硝基苯中文别名 2,4-二氮氯苯;4-二硝基氯苯;3-二硝基-4-氯苯;氯二硝基苯;6-氯-1,3-二硝苯;英文名称 1-chloro-2,4-dinitrobenzene英文别名 CDNB;Dinitrochlorobenzol;4-dinitrochlorobenzene;Benzene,1-chloro-2,4-dinitro;1-chloro-2,4-dinitro-benzene;Dinitrochlorobenzene;4-dinitro-1-chlorobenzene;4-Chloro-1,3-dinitrobenzene;4-Dinitrophenyl chloride;DNCB; CAS号 97-00-7分子式 C6H3ClN2O4分子量 202.55200物化性质:外观性状黄色至淡棕色晶体(熔化的固体)折射率 1.5857闪点 367°F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熔点 48-50°C(lit.)密度 314水溶解性 insoluble沸点 315°C(lit.) 1-氯-2,4-二硝基苯的用途: 1.鉴定烟酸、烟酰胺及其他吡啶化合物。有机微量分析测定碳、氢和氯的标准。本品用于制造染料、农药、医药,还可用于制取硫酸黑染料、冰染色剂、糖精、二硝基苯胺、苦味酸和对硝基邻氨基苯等产品。主要用于生产丙酸\丙醇\三羟甲基乙烷以及丙酮肟等,用于农药、化工、医药工业,可用于制合成树脂、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等,也可用作抗冻剂、润滑剂、脱水剂等.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有窒息性气味,分子式c3H60,相对分子质量58.08,熔点一8l℃,沸点49℃,相对密度0.870 1(20/4℃),折光率1.36 36,闪点一9~C,大鼠121服u为1.4g/kg,溶于水,可与醇和醚混溶。丙酸及其盐类用于防止谷物结块、粮食保鲜、饲料防腐等效果十分显著。<br/><br/>甘油三丙酸是香烟过滤嘴的增塑剂。
二、苯胺、硝基苯、苯酚属于一类化合物吗是含苯类化合物吗
不是。一般分类是根据官能团分的,也就是对化学性质作用最明显的那个基团分的。
苯胺是胺类,硝基苯是硝基类,苯酚是醇酚类。他们的化学性质主要分别是由氨基、硝基和酚羟基决定的。
三、苯胺类化合物 (anilines compounds) 的测定
苯胺类化合物除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和制药等工业生产外,还是合成药物、染料、杀虫剂、高分子材料、炸药等的重要原料之一。苯胺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吸入、食入或透过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能通过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损害,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中毒性损害。这类化合物进入肌体后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与大量类脂质的神经系统发生作用,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另外,苯胺类化合物还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作用。苯胺类化合物一般在环境中有残留,因此分析环境样品中的苯胺类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
液相色谱法
方法提要
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KD浓缩器浓缩,HPLC定量分析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方法可测定环境水体和工业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最低检出限见表82.53。
表82.53苯胺类化合物的最低检出限
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有干扰,萃取时控制 pH在 10~ 11之间可消除干扰,其他化合物的干扰可采用硅酸镁(佛罗里硅土)净化消除。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紫外检测器。
KD浓缩器具 1mL刻度的浓缩瓶。
分液漏斗 250mL,带聚四氟乙烯旋塞。
硅酸镁净化柱柱长35cm,内径12mm。称量硅酸镁3g,滴加0.15g异丙醇并在振荡器上振荡 5min。装填层析柱,先将少量玻璃棉填入玻璃层析柱的下端,用 2~3mL正己烷润湿柱内壁,在小烧杯中用环己烷将硅酸镁制成匀浆,以湿法装柱,柱顶铺少量无水硫酸钠,放出柱中过量的正己烷至填料的界面以上。
恒温水浴锅。
试剂
无水硫酸钠 300℃烘 4h备用。
氯化钠 300℃烘 4h备用。
乙酸铵。
甲醇。
乙酸。
二氯甲烷。
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称取标准试剂各 100mg,分别置于 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也可以购买商品标准储备溶液。
标准中间溶液(100mg/L)分取储备溶液各1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标准校准溶液根据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的灵敏度及线性要求,用甲醇分别稀释中间溶液,配制成几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 2~5℃避光贮存,现用现配。
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集 1000mL水样,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水样中的苯胺类化合物易于降解,应尽快分析。采集的水样若不能及时测定,应保存在 4℃冰箱中;采样后应在 24h内进行萃取,萃取后的试样在 40d内分析完毕。
分析步骤
1)样品预处理。取 100mL水样(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取 1000mL),用 1mol/ L NaOH调至 pH为 11~12,加入 5g氯化钠。将水样转入 250mL分液漏斗中,加入 10mL二氯甲烷充分振摇,萃取 2min,用无水硫酸钠过滤脱水,收集有机相于鸡心瓶中,重复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 K.D浓缩器将萃取液浓缩至0.5mL左右,用甲醇定容至1.00mL,待色谱分析(若有杂质干扰测定,可将浓缩液经硅酸镁柱净化)。
2)萃取液的净化。将试液移至装有活化的硅酸镁层析柱床的顶部,以适量正己烷洗净浓缩瓶并淋洗层析柱,再用甲醇淋洗层析柱,用浓缩瓶接取25mL淋洗液,在 K.D浓缩器上浓缩至 1.00mL,待色谱分析用(或将浓缩液转移至自动进样器专用进样小瓶中,封口后待分析)。
3)色谱条件。
色谱柱: Zorbax ODS 250mm×4.6mm(内径)不锈钢柱。
流动相: 0.05mol/L乙酸铵-乙酸缓冲液+甲醇(65+35)的混合液。
流速: 0.8mL/min。
紫外检测波长: 285nm。
进样量 10μL。
4) HPLC测定。调试液相色谱仪,使之正常运行并能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预热运行至获得稳定的基线;注入标准溶液,记录色谱保留时间和响应值。
5)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 100mg/ L的苯胺类化合物混合标样 0μL、10μL、50μL、100μL、250μL、50μL、1000μL,用甲醇溶至 1mL,使标样浓度分别为 0mg/ L、1mg/ L、5mg/ L、10mg/ L、25mg/ L、50mg/ L、100mg/ L,根据 HPLC测定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6)色谱图(图82.19)。
图82.19苯胺类化合物的标准色谱图
结果计算
采用标准工作溶液单点外标峰高或峰面积计算法,水样中各组分的浓度的计算参见式(82.16)。
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水中加入五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混合标样,进行样品预处理后,用 HPLC定量分析。取染料污水样品做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82.54。
表82.54精密度和准确度
注意事项
1)苯胺应为无色透明液体,如色泽变黄应重新蒸馏后使用。
2)萃取水中苯胺类化合物之前,必须严格将 pH调至 10~ 11,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有助于提高苯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避免严重的乳化现象产生。
3)萃取液在浓缩后的最终容积不要低于 0.5mL,否则苯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较低。
四、苯胺危险品属于第几类
苯胺 aniline
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为氨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6H5NH2。是最简单的一级芳香胺。无色油状液体。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 1.02173(20/4℃),加热至370℃分解。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暴露于空气中或日光下变为棕色。可用水蒸气蒸馏,蒸馏时加入少量锌粉以防氧化。提纯后的苯胺可加入 10~15ppm的NaBH4,以防氧化变质。
分子结构: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N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胺呈碱性,与酸易生成盐。其氨基上的氢原子可被烃基或酰基取代,生成二级或三级苯胺及酰基苯胺。当苯胺进行取代反应时,主要生成邻、对位取代产物。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由此盐可制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和偶氮化合物。
工业上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生产苯胺:①由硝基苯经活性铜催化氢化制备,此法可进行连续生产,无污染。②氯苯和氨在高温和氧化铜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
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医药和橡胶硫化促进剂,也是制造树脂和涂料的原料。苯胺对血液和神经的毒性非常强烈,可经皮肤吸收或经呼吸道引起中毒。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aniline
中文名称2:氨基苯
英文名称2: amino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716
CAS No.: 62-53-3
EINECS登录号:200-539-3
分子式: C6H7N
分子量: 93.1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苯胺 62-53-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避光保存。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5[皮]
前苏联MAC(mg/m3): 0.1
TLVTN: OSHA 5ppm[皮]; ACGIH 2ppm,7.6mg/m3[皮]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
pH:
熔点(℃):-6.2
沸点(℃): 184.4
相对密度(水=1): 1.0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2
饱和蒸气压(kPa): 2.00(77℃)
燃烧热(kJ/mol): 3389.8
临界温度(℃): 425.6
临界压力(MPa): 5.3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94
闪点(℃): 70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11.0
爆炸下限%(V/V): 1.3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医药、橡胶、树脂、香料等的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空气、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42 mg/kg(大鼠经口);820 mg/kg(兔经皮)
LC50:665mg/m3,7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中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746
UN编号: 154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没事问这个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