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脑萎缩能活多久(脑萎缩的治疗)
一、老年人小脑萎缩该如何治疗
老人出现小脑萎缩时,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改善症状,但是无法使萎缩的小脑功能恢复正常。小脑萎缩会导致老人出现走路不稳、共济失调、说话困难等,需要及时就诊,干预治疗。
一、药物治疗:如果老人出现脑血管硬化、狭窄、斑块,继而因为脑缺血、缺氧引起脑萎缩,要针对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比如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控制,使用预防脑梗死、血管硬化进展的药物。如果老人出现多系统萎缩或大脑退行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型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等,则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
2、稳定斑块的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改善血液循环,延缓血管硬块
3、抗凝药物:如果是栓塞性疾病造成老人小脑萎缩,需要给予抗凝药物,比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改善血液循环,改善或延缓老人小脑萎缩的进展4、营养神经药物:包括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维生素B族等,改善因为神经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小脑萎缩症状
5、其他药物:如果是遗传性因素导致老人小脑萎缩,应查清原发病,延缓小脑萎缩。可以选择改善脑部供血的药物,如血栓通,还可以服用改善脑代谢、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比如吡拉西坦、胞磷胆碱钠胶囊等
二、改变生活方式:
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老人,通过戒烟、戒酒,避免对脑血管的刺激,减少酒精中毒造成的小脑萎缩、变性,可以改善小脑萎缩的症状。
同时要适量进行功能锻炼,比如在石子路上慢走等。此外,也可以进行理疗,如针灸、磁疗等
三、手术治疗:
部分小脑萎缩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较高,且存在较大争议,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由于小脑萎缩会导致老人出现走路不稳、说话困难等症状,建议加强对老人的看护和观察,家中应尽量避免存在障碍物,或者有专人协助老人活动。如果症状较严重,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后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严重问题,延误病情。
二、脑萎缩能治好吗
脑萎缩一般不能被治好。脑萎缩多是一种头颅影像学上的说法,并不代表患者患有某种特定的疾病。脑萎缩可以分为增龄性脑萎缩和病理性脑萎缩。增龄性脑萎缩的病人不一定有明确的临床不适症状,一般也不需要特殊治疗。病理性脑萎缩是由某种疾病所导致的脑萎缩。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的患者,头颅影像学上可以表现为额叶、颞叶,甚至全脑萎缩。病人多有痴呆的临床症状。多系统萎缩患者可表现为小脑、脑干萎缩,病人常会出现头晕、行走不稳、肢体共济失调等症状。这类疾病多属于变性疾病,一般不能被治好。
三、小脑萎缩的最新治疗方法
人体姿势的保持和随意运动的完成,从大脑、基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它分为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遗传性共济失调四种类型因为其病因繁多,同一种药物治疗不同原因的共济失调疗效差异很大,故现如今临床对本病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或方法。
在中医上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统称为痿症,共济失调实为气血两虚,肝藏血,肝失所养,则精神抑郁,郁郁寡欢,眩晕,手足震颤等;肢体关节失于濡养,则导致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肺生气,气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温熙、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作用,气虚是指元气损耗、功能失调、脑髓功能衰退的病理状态。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养,或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而至气生成不足;也可因劳倦内伤,久病不复等而致。元气亏损,不能上荣于脑,则其正常功能不能发挥,可导致多种脑病的发生,脾气虚,上气不足,浊阴踞空,可致头痛、失眠健忘、反应迟钝、站立不稳、行走摇摆等。肾虚则脑髓失充,筋骨失荣而致萎蹙;肾虚及肝,肝主身之筋脉,筋膜干则筋急而挛,;肝病及脾,脾主身之肌肉,脾虚发为肉痿。中医认为共济失调的发生原因十分繁杂,常常涉及多个脏腑而又相互传变影响,同时外界病邪乘势入侵而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
中医对“痿证”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设《痿证》专篇,对痿证的病因病机作为较为系统详细的描述,提出了“肺热叶焦”为主要病机的观点和“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大法,并根据病因影响脏腑的不同,分为脉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并认为痿证主要与肺胃肝肾四脏有关。
益脑健步汤治疗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应辨别虚损脏腑,佐以疏风、清热、散寒、化湿、理气化瘀通络为基础。结合《黄帝内经》中肺热叶焦、治痿独取阳明等基础大法,重新整合创新成《益脑健步汤》。
益脑健步汤有三补:
一补:补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为根、为本,古有治脑先治脾的说法。
二补: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肾精不足生髓无源,精枯液竭,致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所以治则补肾生精、生髓。
三补:补脑——脑为人体元神之府,髓之海古有补脑即“修仓补道”之说法,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耐氧能力,改善微循环,促进脑血运行,营养脑细胞,改善脑神经功能,提高神经细胞免疫力。
四、脑萎缩的治疗方法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下面和我具体了解下。
脑萎缩的西医治疗方法:
脑萎缩是一种以损害脊髓及小脑为主、慢性、进行性脑部疾病,多为家族遗传。由于病灶范围和发展过程不尽相同,小脑萎缩的临床征群亦有多种型别,其主要症状为走路不稳、动作不灵、握物无力、言语不清,有的患者头晕、头重、头胀、头痛,伴有复视或视物模糊,吞咽发呛,书写颤抖,大小便障碍等。
脑萎缩早期治疗应在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后6个月以内的时期治疗恢复为最佳,对发病2-3年开始治疗的患者,其恢复程度要比早期治疗恢复的速度缓慢的多。
语言康复的治疗原则:
脑萎缩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由于年老血液成份的异常等因素,血液的粘稠度增高,使血液缓慢、血流量减少,致使正常的机能活动所需的能量减少;且年老微回圈发生障碍,微回圈网血液不畅,则记忆商可降低;老年人动脉含氧量降低,使脑细胞陷于相对缺氧,可引起脑细胞合成各种酶和神经传导质的量减少,均可导致脑萎缩。此外,遗传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也起了一定作用,衰老的过程、代谢障碍、内分泌机能减退等因素也与发病相关。
坚持发音器官锻炼和说话相结合。加强舌体运动,可使舌的动作得到改善;通过声带震动可使声带得到锻炼;通过呼吸练习,使气流得到调整;通过口腔运动可帮助舌的运动,以加强对气流的调整等。这些均有利于言语恢复,说话练习也反过来强化发音器官的功能。
语言的治疗有高度针对性,命名性失语治疗重点放在对物品名称命名的训练上;对读写困难者重点练习复述词句和书写训练上;对表达能力差者,多进行日常口语对话、手势语、指物品名称或哼调练习。
坚持“视、听、说、写”四者并重,坚持天天学,天天练,但也不宜安排过多,操之过急。过多过重的练习反使患者将语言训练当作是负担,不能取得患者的协作。
坚持多种形式锻炼,以提高患者兴趣,训练内容可有绕口令,又有讲故事、提问,还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抢接、联句等形式。
如有可能,还将安排集体训练,集体训练可引起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并能排除畏难情绪和怕说话的心理,语言康复由语言治疗师一对一进行训练,在治疗前,由治疗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患者现有语言能力的治疗方案。语言康复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
脑萎缩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生理性脑萎缩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脑细胞功能逐步退化而引起的。病理性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衰退性疾病,多由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病、冠心病等、退行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维生素缺乏等、中毒如金属中毒、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感染如脑炎等、脑外伤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杜主任指出,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血管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心血管以及周围血管性疾病,都会影响到全身的血液回圈,从而导致脑动脉硬化、缺血,甚至梗塞等,使脑组织因缺乏必需的营养而受损,以致于出现脑功能减退甚至脑萎缩。
脑萎缩的中医治疗方法:
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
【主症】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
【治法】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
【方药】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牛膝等水煎服。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2.气血不足,脑髓失充型
【主症】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
【治法】治宜养血,益智健脑。
【方药】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水煎服。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子、草决明。
3.阴虚火旺,脑髓消缩型
【主症】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乾,眩晕耳鸣,两目干涩,面板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
【方药】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水煎服。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远志。
4.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
【主症】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
【方药】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星等水煎服。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5.瘀血阻滞,脑失荣养型
【主症】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治法】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
【方药】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济失调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多年的临床总结,所治疗的病例经CT对照,治疗后都有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