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有副作用吗(红光)
一、什么是红光
什么是红光
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7种颜色的光线,波长范围为400~700nm。其中波长600~700nm的光线引起视网膜光感为红色,称为红光。
红光是所有光波中唯一兼有光化学和热作用的波段,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性较强,穿透深度可达10~15nm,可以起到更明显、更直接的生物效应,是其他波段的光波所不具备的。
红光分单波长红光和宽波谱红光。
单波长红光:多以He-Ne激光、二极管激光作为光源。如628nm、632.8nm、760nm、690nm等。多用于血管内照射和局部照射。
宽波谱红光:通过物理手段得到波长为600~700nm的红光,滤去已知对皮肤有损害作用的紫外线以及具有强热效应的红外线部分。
红光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历史
丹麦医生尼尔斯·赖伯格·芬森采用红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治愈了天花及狼疮病人,获得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近年来,大量有关红光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问世。
2002年,我们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在全球首次完成了红光治疗基因水平的基础研究。
二、什么是远红光
735nm已经在人视觉的边缘了,为了把这部分光和660nm的红光区分开,一般称之为远红光。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谱主要是在450nm波段的蓝光和660nm波段的红光,(这也就是为什么各种植物灯的颜色是紫红色,因为是红光和蓝光混合在一起)。不过有还有一种Emerson效应,证明在有735nm左右波长的红光混合照射下,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要比没有这部分光的时候高。
远红外
远红外其实就是光线的一种,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从紫外线到红外线,能量逐渐减少,最强的就是平时说的紫外线,最弱的就是红外线,而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电磁波。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发射着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强。
三、红外线与红光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功能与作用不同、应用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红外线
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
2、红光
红光,是采用可见光600-700nm(占90%以上),红外光700-4000nm(占10%以下)的综合光波进行体外照射,使之产生重要的生物效应及治疗效果。
二、功能与作用不同
1、红外线
具有高温杀菌、设备监控、医疗等功效和作用。
2、红光
细胞中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在红光照射后,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这样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元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从而加强细胞的新生,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应用不同
1、红外线
应用于通讯、探测、医疗、军事等方面。
2、红光
主要应用于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光
四、红光和红外线有什么区别
区别:波段不一,红光位于可见光波段的长波波段,波长大约为600到760纳米的范围内,人眼可见;红外光位于可见光波段的右侧(非可见光,人眼不可见),波段为760到10的6次方纳米(即1毫米)的范围内。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热作用强。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
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红外线(尤其是远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它能够与生物体内大多数无机分子和有机大分子发生共振,使这些分子运动加速并相互摩擦,进而产生热量,因此红外线可以用于加热,也可以应用于分子光谱研究中。
远红外线在科研中又称“太赫兹射线”或“太赫兹光”,与微波频段相邻,具有红外线和微波的双重性质,在科研上得到了很多关注,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光谱学、有机合成等学科领域中。红外线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的波穿透达到的范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