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器械 > 正文

医疗器械

狗菌(构菌)

安心医药2023-11-13医疗器械117
一、《四时纂要》中栽培构菌的方法是什么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用烂构木及叶埋于地中,常浇以米泔水,经两三天即可长出构菌;或于畦中施烂粪,取六七尺

一、《四时纂要》中栽培构菌的方法是什么

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用烂构木及叶埋于地中,常浇以米泔水,经两三天即可长出构菌;或于畦中施烂粪,取六七尺的构木段,截断捶碎,均匀地撒于畦中,覆土。常浇水保持湿润。见有小菌长出,用耙背推碎。再长出小菌,再推碎。如此反复三次,即可长出大菌,可以采食了。

二、金针菇是真菌吗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r)Sing.,Collybia velutipes(Curt.exFr.)Quel.],因其菇体色泽金黄、菇柄细长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金针菇的白色变种(F.var. velutipes),通体洁白。因金针菇子实体在较低温度下发生,又名冬菇。另有构菌、朴菇、毛柄金钱菌、冻菌等俗称。金针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冬菇属(Flammulina)或金钱菌属(Collybia)。

金针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1-5cm,幼时扁平球形,后渐平展,黄褐色,中部肉桂色,边缘乳黄色并有细条纹,湿润时粘滑。菌肉白色,较薄,褐白色,乳白色或微带肉粉色,弯生,稍密,不等长。菌柄长3-7cm,粗0.2-7cm,黄褐色,短绒毛,纤维质,内部松软,基部延伸似假根紧紧靠在一起。

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早春和晚秋至初冬,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腐木桩。此菌可使树木木质形成黄白色腐朽,在树皮和木质部的间隙中出现根状菌索。

野生金针菇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世界各地。本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囊维藩等采用瓶栽法栽培金针菇成功。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开始金针菇的品种培育工作,选育出了三明1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栽培成为当家品种。在八十年代末期以前,我国栽培的金针菇品种主要是黄色品种。1928年,日本京都的森本彦三郎生产出了菌盖、菌柄都是白色的金针菇。此后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纯白色品种。

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分析表明,每百克鲜金针菇中含维生素B253.2毫克,维生素C10.9毫克。每百克干金针菇中含蛋白质13克,碳水化合物52克,矿物质7.56克,还含有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和核酸。金针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全,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别高,有益于儿童脑细胞的发育,因此国外称其为"增智菇"。

金针菇可药用,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降低胆固醇。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可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81.1%,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目前,金针菇是世界上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的食用菌之一。金针菇可在我国北方的寒冬季节栽培,在冬春季蔬菜淡季上市,价格高昂,因而生产效益较高。我国已形成几个产业化的金针菇生产基地,例如河北的灵寿县、唐县,浙江的常山县,安徽的合肥等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菜肴金针菇

用料:

1、金针菇半斤。2、芥茉膏适量。3、大葱一根。4、蒜一瓣。5、朝天椒四、五个(不能吃辣的可用甜椒代替)。6、白糖一咖啡匙。7、白醋两大匙。8、香油一大匙。9、盐、味精适量。

做法:

1、切去金针菇的根部,洗净;蒜剁末;大葱、辣椒均切细丝;将芥茉膏、白糖、白醋、盐、味精、香油、适量线纯净水或冷开水放同一个碗里调成味汁。

2、锅中加水烧沸,下金针菇煮约五分钟至熟。

3、捞出过冷开水或纯冷水后,控干水分。

4、金针菇放拌碗里,加入调好的味汁、辣椒丝、大葱丝、蒜末。

5、拌匀后装入小碗里,压紧实。

狗菌(构菌)

6、倒扣入盘中,再撒上一些大葱丝即成。

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等阔叶树的枯树及树桩上。金针菇含有丰富的蛋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金针菇生长所需的碳源主要是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也可来自单糖和醇类。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利用阔叶树的锯末、甘蔗渣、棉子壳、废棉絮、稻草粉等提供碳源。金针菇的氮源主要是铵盐及各种氨基酸。

金针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

1.温度菌丝在4~32℃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左右。菌丝耐低温的能力很强,菌种放在-10℃的冰箱中保存多天后,在适温的条件下仍能恢复生长。形成子实体所需要的温度是5~20℃;在8~9℃时出菇齐、质量好;8℃以下则不易出菇。

2.湿度菌丝生长期间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5%~70%为适宜,空气湿度以60%~75%为适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85%,出菇蕾后应将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

3.氧气和CO2含量金针菇是好氧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少,一般在室内就可以培养。子实体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空气中CO2的含量不能过高,若CO2含量过高,往往会长出无菌盖的针尖菇,所以结合喷水进行通风是十分必要的。

4.光线菌丝生长阶段以黑暗培养为佳。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微弱的光线(100 lx以下的微弱光线),如果光线过强,则金针菇色深并易开伞。

金针菇培养料的配制

锯木屑 70%麦麸 20%石灰 1%

玉米粉 8%石膏 1%

三、各类真菌药用

我国的药用真菌

真菌是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一般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通常营养菌丝是丝状的且有分枝,能产生孢子。真菌在世界上有25万种以上。中国的药用、食用真菌有1000种左右,隶属于2门4纲12目33科96属中。

真菌药物是我国中药的组成部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末年,世界上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记载了雷丸、猪苓、茯苓等真菌药物。我国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收集、整理的真菌药物有灵芝、木耳、鸡等共20多种,对各种药物的性能、作用和有无毒性分别作了记载。例如:马勃,列为下品,气味辛、平、无毒,主治恶疮马疥;记载灵芝时分别列了青、赤、黄、白、黑、紫6种,均属上品,性味稍不同,无毒,久服能延年益寿,是滋补药物。据记载我国的药用真菌有270~300种,将其中重要真菌列于下,供参考。

我国主要药用真菌及功效

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治疗胃病、百日咳及关节炎,含多糖。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贵州、安徽等地。

麦角(Claviceps purpurea)促使子宫收缩,含生物碱,误食可使人畜中毒。分布在黑龙江、湖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

糠谷老(Sclerospora graminicola)清热利尿、祛湿消肿,炒焦研末治疥疮、湿疹。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等地。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益肺肾、补精髓、滋补强壮、止咳喘、镇静,含蛋白质、冬虫草酸、维生素B12等,为名贵药材。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贵州、甘肃等地。

茯苓(Poria cocos)宁心安神、利水消肿、健脾补中、具抗癌作用,为珍贵中药,含β-茯苓聚糖,茯苓三帖酚等。分布在四川、云南、福建、江苏、江西、山西、山东、河北、贵州。人工可载培。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利水渗湿,治急性肝炎,促进钠、钾电解质排除。对小白鼠S-180肉瘤抑制率达99.5%。分布在甘肃、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可人工载培。

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杀三虫(绦、钩、脑囊虫),含雷丸素。分布在陕西、四川、云南,可栽培。

蝉花(Omphalia lapidescens)治小儿惊癫、瘈瘲、夜啼、心悸,含甘露醇。分布在辽宁、山东、四川等地,可人工培育。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幼时可食、老后有止血、抗癌功能。分布全国各地,可用液体培养。

香菇(Lentinus edodes)治风破血,益味助食,理小便不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防治佝偻病,抗癌。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现多为栽培。

松口蘑(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强身、躯虫、止痛化痰,风味绝佳,抗癌,含松茸油、肉桂酸等。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广西、台湾等地。

蜜环菌(榛蘑)(Armillaia mellea)治风湿腰膝痛、四肢痉挛、眩晕头痛、小儿惊痫等。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可人工栽培。

云芝(Polysticus verslcolor)清热消炎,治疗支气管炎,慢性肝炎,抗癌。分布于各地林区,可液体培养。

猴头( Hericum rlnacells)对消化道肿瘤、十二指肠溃疡、肝炎有疗效,抗癌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可人工栽培。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cula)益气强身,活血止血止痛,治内伤痛,崩淋血痢、高血压、便血。分布于各地林区,可人工栽培。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具舒筋、活络、散寒、抗癌功效。分布在黑龙江、安徽、吉林、台湾、云南等地。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治白细胞减少,有效率94.7%,慢性肝炎防治率90.3%。分布在黑龙江及云南、吉林等地,可人工载培。

构菌(金针菇)(Collybia velutipes)预防高血压,治疗肝炎、胃溃疡,有助青少年生长,抗癌。分布在黑龙江、广东、福建、台湾。现为人工栽培。

木蹄(Pyropolyporus fomentarins)消食化瘀。分布于陕西、黑龙江等林区。

雷震子(Xylaria SP)除湿、镇惊、利小便、止心悸、催乳、补心肾,治失眠、跌打损伤。分布在四川、广东等地,可人工栽培。

白疆蚕菌(Bombyx mort)预防中风、解热、降低胆固醇、祛痰,治小儿惊痫、头痛齿痛等。分布在四川、云南、广西、辽宁、山西、河北、台湾,可人工培育。

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治疗脚气。分布在福建、广西、黑龙江,可人工栽培。

亮菌(Armillamella tabescens)对胆囊炎、急性慢性肝炎疗效显著。分布在黑龙江、江苏、安徽、内蒙、吉林,可人工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