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枯萎了怎么办(茅膏菜)
一、茅膏菜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山胡椒、野高梁、食虫草、石龙芽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柔弱小草本植物。根球形。茎直立,纤细。根生叶较小,圆形。茎生叶互生,有细柄,叶片弯月形,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细毛分泌粘液,有时呈露珠状,能捕小虫。短总状花序,着生枝梢;花细小;萼片5枚,基部连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花瓣5片,白色,狭长倒卵形,具有色纵纹;雄蕊5个,花丝细长;雌蕊单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枚,指状4裂。蒴果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条。花期五~六月。全草可入药。五~六月采,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生于草丛、林下等半阴湿地。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无毒。祛风活络,活血止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茅膏菜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咽喉痛。第二方:茅膏菜粉适量。
用法:取药粉一绿豆大,茶水调湿摊于一小块胶布上,贴痛点上,一日后取去。
主治:腰肌劳损。第三方:茅膏菜根适量。
用法:研末,每次1克,加酒调服,每日服1~2次。
主治:跌打损伤。第四方:茅膏莱根1~4块。
用法:研末,置一小块胶布中心,贴痛处。一日后,贴药处有灼热感时揭去,皮肤出现水疱,刺破后,引出黄色液体,外敷纱布保护,让其自愈。
主治:腰痛、筋骨冷痛、陈伤痛。第五方:茅膏菜粉适量。
用法:取药末少许,水调如黄豆大,敷于关节最痛点上,外用胶布固定,一日后取去。敷药处出现灼痛或水疱,为正常反应,不必处理,俟其逐渐消退。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第六方:茅膏菜粉5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瓶装,浸泡1个月。棉签蘸涂搽患处,每日2~3次。
主治:神经性皮炎。
二、重庆发现吃虫植物圆叶茅膏菜,这种植物到底是如何吃虫的
圆叶茅膏菜“吃”虫主要是靠腺毛处的粘液将被其艳丽外表吸引过来的昆虫粘住,然后再卷起叶片利用腺毛将昆虫消化,待“吃”完之后再把叶片展开。
提到会吃虫的植物,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捕蝇草或者猪笼草。其中捕蝇草属于茅膏菜科,利用叶片来捕食昆虫。捕蝇草的叶片上面长有诸多刺毛以及或红或橙的无柄腺,每当有昆虫被吸引并停留在其叶片上时叶片便会宛如一个捕兽夹一样将昆虫抓住。待叶片合起来之后,无柄腺处分泌出的消化液会将昆虫消化。待昆虫被“吃”完之后的,捕蝇草便会再一次张开合拢的叶片,以待下一轮的进食。
捕蝇草这种植物只分布于美国,而中国境内分布着一种与之非常相似的捕虫草。这种捕虫草叫做圆叶茅膏菜,与捕蝇草归属于同一科。这种植物主要分布于地处东北的黑龙江与吉林,而就在不久之前重庆的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也发现了这种植物。其实就生长环境来说,圆叶茅膏菜偏好潮湿的环境,经常出现在山坡草丛、灌丛等地。
圆叶茅膏菜与捕蝇草的共同点还在于它们都是通过叶片进行捕食。圆叶茅膏菜的叶片外形虽然与捕蝇草不一样,但是其边缘同样长有腺毛。这些腺毛的顶端呈圆球状,上面布满了腺体。这些腺体里含有可吸引昆虫的蜜汁,使昆虫被粘住的粘液以及让昆虫被分解的消化酶。所以一旦有昆虫因抵挡不住蜜汁的诱惑而前来觅食,就会被圆叶茅膏菜叶片上的粘液粘住。
而一旦被粘住便轻易逃脱不得,因为除了粘液之外这叶片边缘的腺毛还会发生内卷,从而将昆虫牢牢包裹起来。之后,叶片便会利用消化酶将昆虫消化、吸收。待消化得差不多之后,圆叶茅膏菜才会将叶片再次打开,继而开始新一轮的捕食。这圆叶茅膏菜除了拥有捕虫功能之外,它其实还具备药用功能。圆叶茅膏菜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直接鲜用抑或是晒干之后用。一般来说,圆叶茅膏菜的最佳采摘期是在每年的五六月份。
这一次在重庆境内被发现的圆叶茅膏菜是该地最先发现的具有捕虫功能的植物。当时工作人员在发现圆叶茅膏菜之后也是待在一旁对它如何进行捕食的过程进行了观测。在短短半个小时时间里,这圆叶茅膏菜前后捕食了苍蝇、蛾类等诸多昆虫。
三、茅膏菜的简介
茅膏菜(Drosera),属茅膏菜科(Droseraceae),可直接称为茅膏菜,港台地区常称为毛毡苔,同科中还有貉藻属(Aldrovanda)和捕蝇草属(Dionaea),都为食虫植物。茅膏菜是一个大属,全属共有约250个原生品种,其中有80种左右为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亚种、变种或者变型。
茅膏菜是食虫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它们形态各异,分布于世界各地。它的叶片密布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光彩夺目,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对它的猎物而言,这些耀眼的光芒却是“致命”的,因为茅膏菜正是通过这些“露珠”来进行捕猎的。
中文学名
茅膏菜
拉丁学名
Drosera
别称
毛毡苔、石龙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无踪、白花叶、黄金丝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直立,有时攀援状,高9-32厘米,淡绿色,具紫红色汁液;鳞茎状球茎紫色,球形,直径1-8毫米;茎地下部分长1-4厘米,地上部分通常直,无毛或具乳突状黑色腺点,顶部3至多分枝。基生叶密集成近一轮或最上几片着生于节间伸长的茎上,退化、脱落或最下数片不退化、宿存;退化基生叶线状钻形,长约2毫米;不退化基生叶圆形或扁圆形,叶柄长2-8毫米,叶片长2-4毫米;茎生叶稀疏,盾状,互生,叶柄长8-13毫米;叶片半月形或半圆形,长2-3毫米,基部近截平,叶缘密具单一或成对而一长一短的头状粘腺毛,背面无毛。螺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和茎顶,分叉或二歧状分枝,或不分枝,具花3-22朵;花序下部的苞片楔形或倒披针形,顶部具3-5腺齿或全缘,边缘无毛或被腺毛,两面无毛或背面密被腺毛,中、上部的苞片渐狭为钻形;花梗长6-20毫米;花萼长约4毫米,5-7裂,裂片大小不一,歪斜、一边具角的披针形或卵形,背面疏或密被长腺毛,边缘全部或仅中部以上密被长腺毛,整齐或仅顶部稍缺裂;花瓣楔形,白色、淡红色或红色,基部有黑点或无;雄蕊5,长约5毫米;子房近球形,淡绿色,无毛,1室,胚珠多数,花柱3-5,稀6,各2深裂,裂条顶部分别为2-3和3-5浅裂。蒴果长2-4毫米,3-5裂,稀6裂。种子椭圆形、卵形或球形,种皮脉纹加厚成蜂房格状。花果期6-9月。
四、茅膏菜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茅膏菜,草高一尺,生茅中。叶有毛,如油腻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茅膏莱,有毒部位:叶。中毒症状:叶的水液触及皮肤,引起皮肤烧痛和发炎;家畜误食,引起氢氰酸中毒的症状。解救方法:皮肤接触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涤,后敷硼酸软膏;误食可照氢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对症治疗。
【拼音名】Mao Gāo Cai
【英文名】Lunate Peltate Sundew Herb
Herb of Lunate Peltate Sundew
【别名】石龙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无踪、白花叶、黄金丝、滴水不干、山地皮、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露珠草、无风自动草、地下明珠。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或光萼茅膏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multisepal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non Clarke〕2.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glabrat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 auct.non Clarke〕
采收和储藏:5-6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茅膏菜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有时呈攀援状,高9-32cm,有紫红色汁液。鳞茎状球茎紫色,直径约6mm。基生叶密集成近一轮或最上几片着生于节间伸长的茎上;退化基生叶线状钻形,长约2mm;不退化基生叶圆形或扁圆形,花时枯凋;茎生叶互生,盾状,半月形或半圆形,长2-3mm,边缘或叶上面有多数头状腺毛,分泌粘液,形成露珠状。螺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和茎顶;苞片楔形或倒披针形,具花3-22朵;花等5-7,背面疏或密被长腺毛,边缘具长腺毛;花瓣5,楔形,白色、淡红色或红色,长于萼片并具有色纵纹;雄蕊5,长约5mm;雌蕊单一,子房上位,l室,花枝3-5。葫果长2-4mm,2-4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种皮脉纹加厚成蜂房格状。花、果期6-9月。
2.光萼茅膏菜本变种与前变种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萼背无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片2-4,稀5。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200-3650m的山坡潮湿地的松林下、草丛中或溪沟边。
2.生于山坡、溪边草丛、灌丛和疏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栽培】
1.土壤气候:喜新鲜和湿润的空气。土壤以泥炭土加切碎的泥炭藓混合配成;但不宜碱性土壤栽培。
2.种植:种子繁殖,于冷室或温床内播种,撒播,不履土。出芽后用泥炭土进行分植,也可用扦插繁殖,用根扦插;切成小段,每段长1寸,平放在泥炭土中,保持温暖湿润,即生根出芽。
【性状】
性状鉴别全草纤细,长5-25cm。块茎球形,直径3-8mm;表面灰黑色,粗糙,先端可见凹点状茎痕;质轻,断面粉性,黄色至棕黄色,可见排列不规则的维管束小点。
茎圆形,直径0.5-lmm,表面棕黑色,具纵棱,多中空。叶片半月形,边缘有多数棕色的丝毛状物;叶柄细长。茎顶常具花或小蒴果。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少数向外突起;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内侧为约3列厚壁细胞环带,壁木化。维管束周木型;导管壁木化,韧皮部压缩状,有单个或成束的纤维,壁厚木化,胞腔内多含棕黑色物。髓周薄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边形,中央多已中空。
粉末特征:灰褐色。1淀粉粒甚多,单粒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少数具点状脐点,直径5-33μm。2纤维碎片多见,侧壁平滑,端壁平钝,胞腔内含棕黑色物,直径6-20μm,壁木化。3具缘纹孔导管多见,梯纹、螺纹和环纹导管较少,直径13-37μm。4花瓣表皮碎片可见多数气孔。5花粉粒常数个相聚,表面有刺状突起,萌发孔不明显,直径30-33μm。6腺毛的头部和柄部均为多细胞,棕黄色,直径100-115μm。
【化学成份】全草含矶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类成分。
【药理作用】
矶松素的药理作用参见白花丹条。茅膏菜的提取物至少包含二种萘醌衍生物,具有强大的解痉作用。
2.茅膏菜全草的甘油提取液及甲醇提取液注入蛙胸部淋巴囊及大腿肌肉内,10小时以后检查局部有出血性坏死。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3g,切成小段,加水200ml浸渍过夜,再加热蒸馏,收集黄色蒸馏液约80ml。取蒸馏液二份各2ml,一份加1%硫酸铜溶液1滴,显红色,用稀盐酸酸化后红色消失,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碱化至Ph12,溶液又转为红色;另一份加1%醋酸镍乙醇液2滴,溶液呈红色。(检查矶松素)(2)薄层色谱取上述蒸馏液约70ml,用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溶液,蒸乾,残渣用0.5ml乙醇解作为供试液,以矶松素乙醇液作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无水乙醇(8:2)或环乙烷-氯仿-乙醇(20:2.5:1)展开,在日光下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喷5%氢氧化钠溶液后则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的红色斑点。
【性味】甘;辛;平;无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感冒;咽喉肿痛;痢疾;疟疾;小儿疳积;目翳;瘰疬;湿疹;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贴有关穴位。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孕妇禁服。叶的水浸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灼痛、发炎。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2.《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3.《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