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网(中医养生网名)
一、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养生安全性高,不用担心副作用,甚至疗效显著这种美容方式就是如此神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的好处,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的好处
食养
食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适度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养
药养就是中药养生是中医的传统特有药物,以植物类药物为主,通过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对人体的疾病有相当好的恢复作用,是中医的必备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拔罐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回圈,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针灸
就是利用用毫针***人体的穴位,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调整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状以及治疗肝气郁结、增强消化功能等。
推拿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通过用手法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方法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气功
气功是我国中医上特有的一种健身术,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静为主,静立、***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促进回圈、消化等系统的功能。一是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操、***等方法,坚持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
中医足疗养生的功效
1、足底***可防癌排毒
科学证明,唾液有防癌作用,而***足底涌泉穴,唾液会源源不断涌出,病者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咽下,对身体大有益处。另外,足底***结束后饮一杯冷开水以排毒。按医理:足疗促进血液回圈,饮水后既补充水分,又增强废料毒素的排泄,肾脏功能得以改善,新陈代谢正常,人就显得轻快而正常。
2、足底***可美容
足底***可以最大限度的排出你身体里的毒素,让你的脸重新绽放出耀人的光彩。只要你掌握一点足底***的知识,坚持几周,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的脸白净而光滑。对于脸上长青春痘的女性来说,足底***还可以消除青春痘。
3、足底***防治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骨骼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医学专家研究发现,通过***颈椎在足部的反射区,可产生令人兴奋的疗效。力度最初较轻,渐渐增强,以稍有痛感为宜。***时间可自选抽空进行,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钟,坚持两周以后对一般颈椎病患者即可出现意外效果。
4、足底***可治失眠
现代人精神经常处于紧张高亢状态而使抑制机能失调,神经官能症、失眠、健忘就应运而生。临睡前如果能静心做一下足底***,注意力兴奋点落在双脚足底,而使大脑皮层得到抑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足底******,使兴奋与抑制自然转换、回圈正常而保持平衡。最终黑夜睡眠香,白天精神足,生活有规律,脏腑失调也会得到改善。食欲大增,精神充沛,工作效率提高,似有百病消散脱胎换骨的功效。
每晚临睡时盘腿打坐,足底向上,然后屏气静心排除杂念,用双手大拇指时重时轻地***两足底“涌泉穴”数百下“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的凹陷处。一段时间后睡眠改善,让你一觉睡至大天亮足底***可缓解压力。
5、足底***防治孕妇呕吐
有些孕妇呈持续性剧烈呕吐,甚至不能进食、全身乏力、明显消瘦、小便少、面板黏膜干燥、眼球凹陷等,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母体和胎儿发育。足部***疗法对此症见效甚快。
足疗的方法
扳足
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高抬贵脚
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液回圈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回圈,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部队行军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劳,平时抬脚也有好处。
浴足
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回圈,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摩脚
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也可区域性***,多***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对头晕、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二、有哪些中医养生方法
长寿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想要长寿的话,可能性其实还是比较小的。那么大家想知道老中医都有哪些长寿的秘诀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些吧,大家平时可以参照一下。
想长寿就看看老中医是如何养生的
老中医们能长寿的养生秘密
1、防患未然,摄养为生:
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预防疾病是我们应该做的,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其实防病的意识大家是应该要有的。很多的疾病都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出现的,而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缓解的话,很有可能引起大的疾病。预防疾病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健康的食物,比如蜂蜜,或者是一些坚果类的食物。
想长寿就看看老中医是如何养生的
2、饮食有节,以素为主: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饮食很重要,饮食正确了,身体也就健康了,但是如果饮食有误的话,那么也是会毁掉我们的健康的。平时我们要多吃一些素食,同时要吃一些水果和鱼类的食物。谷类食物对于健康也是很有好处的,平时我们要做到荤素搭配,不要总是吃荤类的食物或者光吃素食。
3、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锻炼身体是长寿最好的秘诀,平时很多人没有什么时间锻炼,所以健康也会出现问题。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每天我们都要抽出时间运动一下。
想长寿就看看老中医是如何养生的
看了上述老中医的长寿秘诀,大家是不是发现这些都是一些不起眼的方法呢?这些习惯其实我们是可以很好的养成的,所以平时大家只要肯花心思,就可以很好的养生了。上述的这三种长寿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大家平时可以尝试一下哦!
三、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宝藏,很多优秀的老中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中医养生的真谛。那么,你知道中医崇尚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关于,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崇尚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1.规律作息
生活简单、作息规律,是五位国宝中医奉行多年不渝的养生圭臬。
清晨5点半或6点起床运动,然后看诊、阅读、写字,晚上11点以前一定会就寝。
每天写书打电脑,88岁的中医师易权衡以“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适当运动”的三八原则,维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时钟被打乱,影响健康甚钜。新近日本的动物研究发现,生理时钟错乱,会影响身体荷尔蒙分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让血压飙升,严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国宝中医们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时,因为睡眠是补气养生根本。
《黄帝内经》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以中医观点来看,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中医的肝胆系统,此时身体获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复肝功能、恢复体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龄中医师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或者耗费脑力的事情,睡不着不用勉强,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来,慢慢将呼吸下沉,*** 10分钟放空脑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觉。
或者可准备一盆温热水泡脚,易权衡医师说,“脚温热较好睡,”利用泡脚或按压摩擦脚底中间的涌泉穴,脚丫子暖了,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2.多喝茶
晨起一杯浓浓的龙井绿茶,是百岁中医师姜通唤醒身心的良方。“是那种苦到脸会变色的茶,”负责照顾父亲饮食的姜家女儿笑说。但近几年因饮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较淡的龙井茶,怕伤到肠胃。
“来,来喝茶,”易权衡医师喜欢喝茶,采访当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着巴掌大的不锈钢壶走来走去,一遍遍专注地冲茶、倒茶,无论是访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热呼呼的茶,格外温暖。
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对健康的功效早为人所知。以中医观点,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热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适合长期用脑用眼的人,前市立中医医院营养师许云卿提到。
但要特别注意:
◎冲泡水温80℃:水温太高会破坏绿茶中的有效成分。
◎不宜久泡:茶冲泡后要把叶子捞出来,茶叶不可在水里泡超过8小时,以免产生大量单宁酸,损伤胃壁。
◎饭后不要喝浓茶:茶叶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后,会让肠胃蠕动变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经衰弱、产妇、失眠或胃溃疡的人不建议饮用。
3.书写
写书法、日记或做诗词绘画,则能抒发心情,维持内心平静。
美国的研究发现,写日记能够纾缓内心痛苦,加强体内免疫系统,改善身体状况,甚至可预防或缓解忧郁症。性格淡薄宁静的中医师马光亚,有“从容老人”封号,他认为养生首重心情放宽,不要急、慢慢来,练毛笔字正是锻炼心性的好方法。
马光亚年幼时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笔字书写,受到兄长赞美后启发兴趣,从此爱上书法艺术,不但用毛笔抄写医书药方,也把平日所见所闻、以诗词方式记录下来。后来他也爱用毛笔画画,无论是家乡田园、竹子、花鸟或鸽子,都有朴拙的趣味。
爱妻情深的中医师巫水生,则习惯用毛笔写日记,30年从未间断,迄今将近200本。
年轻时中医启蒙老师薛位珍让巫水生学写毛笔字,一方面是让他静下心来,二来则是训练他把脉时的手腕稳定度。
有趣的是,写日记的好习惯,也帮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纠纷。有次巫水生碰上别人借他土地不还闹上法院,幸好他有写日记习惯,借土地的过程也详细记载在日记里,当他出示日记给法官看时,法官一度怀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记,才让法官相信不是编造,最后平安化解这场官司。
4.睡午觉
利用午睡松弛一下恢复体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浓浓的八字眉、看来有点严肃的中医师巫水生,年过七旬却能每天从早上10点看诊到晚上8点,他的好体力,让许多年轻医师自叹不如。原来他午餐吃得简单,吃完一碗麦片后必定中场喊卡,休息小睡一会,补充下半场元气。
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半小时,才不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状况。
5.静心
信仰,是支援国宝中医的静心力量。美国针对100位百岁人瑞所做的调查发现,信仰是超越饮食和运动的长寿原因。
走进马光亚医师家里,厅堂中央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观世音图,是他心绪平静的依靠。马光亚生前信奉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每日虔诚念经拜拜,“神明有帮助我,”他曾这样告诉女儿说。
巫水生是虔诚基督徒,每个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礼拜,行医遇上困惑、内心不安时,他总会合掌祷告。说也奇怪,有时祷告完后心情豁然开朗,自然会发现合适患者的药方。
6.菜多肉少
国宝中医们饮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则。
易家餐桌上,最常出现两道青菜搭配一小块猪肉、鸡肉或蒸鱼,“一碗白饭吃完就算了,”饮食适量,白饭配菜,是易权衡医师维持体态均衡的原因。他举出历代养生医家主张素食多蔬,而现代医学也证明,蔬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质,多吃对身体有益。
巫水生医师因家族遗传血压偏高,所以饮食中特别注意摄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点,必定补充一杯现打综合蔬果汁。只有到外头餐厅用餐时,他才会“破例”吃点肉,“但经常一个月还吃不到一次,”他说。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医里偏凉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饮用,以免影响肠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会做菜的董延龄,因年轻时历经战乱逃难,受过饥荒所苦,肠胃功能较差,因此多选择平或温性的叶菜类及豆类,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并自己腌渍香椿酱,香椿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对胃不好的人有帮助。
7.和缓运动+***
打一套八段锦就能让全身细胞活跃起来;***则可让筋络畅通,加强气血流动。
“你看我这把年纪了,还有肌肉喔,”76岁的中医师董延龄自豪地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二头肌,这是他持续运动50年的成果。他结合各家养生功法,自创“延龄操”,每天拍打转动全身筋骨关节;此外,他并搭配***小腿经络,促进下肢回圈,他深信“变老,从脚开始。”除了松弛全身筋肉关节,并可加上***筋络,促进血液回圈、加强脏腑功能。
92高龄辞世的马光亚教授,生前没有任何慢性病,他视力极佳,可看到月历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气色红润,一点都不显老。他自述保持年轻的秘诀是,每天做穴道***。早上起床后先将手心搓热***全脸,***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会按压脚底中间的涌泉穴,有滋补肾经的青春功效。
8.好学不倦
多样化兴趣,让国宝中医保持头脑灵活、心情开朗,每天生活充实、新鲜而有趣。研究也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可让人变得更聪明。大量广泛的阅读、手不释卷,是每位国宝中医师的习惯。百岁人瑞中医师姜通,具有西医资格,他精通英、日语,每日除阅读国内报章杂志外,也翻阅国外期刊资讯,随时更新医疗资讯。
平时他最爱窝在西门町老咖啡店里的一角,喝咖啡、写稿、阅读,享受没人打扰的悠闲午后。“啊,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别好吃,”提到爱吃的甜食,姜通还会露出孩子般开心而满足的笑容。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姜通的另一兴趣是跳舞,而且持续到八十多岁还在跳,他年过百岁仍脚步轻盈、动作敏捷优雅,不是没有原因。他从大学时代开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后来也拉太太一块去跳,夫妻俩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乐趣。
一席长袍执笔挥毫,儒雅斯文的马光亚教授,私底下则喜欢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无论国台语歌都认真学唱,也唱得有模有样。女儿马育台回忆说,父亲的拿手歌曲是“采槟榔”,在告别式上他们还特别播放一段父亲的歌声,让众人怀念不已。
持续活动、好学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国宝中医为养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四、中医怎么养生
1.中医首重养生保健
中医主张:“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也就是说,中医首重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可以说每个人都知道一点,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就是一种养生方法。过去讲:要想小孩安,三分饥和寒_-_要求小孩不要过饱和过暖,甚至要求成人吃饭也不要过饱。这也是中医的养生方法。早晨起来打打太极拳,闲时听听古典音乐,练练书法,这些都是中医养生的方法。但像百米跑、跳栏、跳高等,虽然有的运动员可以获得世界冠军,可我们大多数运动员是一身伤、一身病。这样的运动于养生无益。
西医把传统医学称为替代医学,也有称传统医学为补充医学,就是西医治疗效果不好可让中医治疗。其实,西医才是真正的补充医学和替代医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四肢不行了换四肢,心脏不行了换心脏,肝脏不行了换肝脏。人体所有的器官都可以替代,现在除了大脑什么都可以替代。另一个就是补充。现在电视上天天可以见到补钙的广告,难道咱们中国人都缺钙?补充了钙就能解决问题吗?钙多了儿童的器官会发生钙化,体内血钙过高,想降低也降低不了。人体缺钙是人体机能出了问题,人体吸收运化不了食物中的钙,应该解决的是机能问题。所以有些骨质疏松患者服钙以后器官发生钙化,骨头还是疏松。补钙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错误做法。骨质疏松症按西医的理论单纯补钙是解决不好的,要解决的主要是钙的吸收转化问题。电视里曾报道某人服用蛋白粉后出现反复胃出血,医生查不出什么原因,于是问了他的饮食情况,那人说最近食用了两三个月的蛋白粉。医生让他暂时不要服用蛋白粉,果然两三个月后他痊愈了。所以人体不是越补越好,还是要讲究平衡的。中医理论讲究的是养生保健。中医的养生保健就像消防办公室,工作人员四处检查一遍,看似没什么功劳,却起着防患于未然的功效。西医就像消防队员,哪里失火哪里忙,个个烧得鼻青脸肿,功劳看似很大。有句成语: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是上宾。现实符合某些人的心理:中医“曲突徙薪无恩泽”,西医“焦头烂额是上宾”。可是如果平时重视养生保健,何苦非要进医院的急救室?
2.养生学的概念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种类繁多,如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哪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效果显著。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始终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与追求的目标。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与进步,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长寿的期盼越来越迫切,对“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追求愈来愈强烈。但是人们怎样实现健康,如何又能终其天年?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中医认为,养生的实质就是要做到“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养生的核心是要“调和阴阳”;养生的原则是协调脏腑,保阳益阴;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清静养神,节欲保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养生的途径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具体概述如下:
(1)协调脏腑: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阴阳是人体阴阳之本,五脏功能正常协调,脏腑形神得以充养,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脏腑协调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在养生中的作用。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措施来实现的。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强脏腑功能为目的而组编的。所以说,协调脏腑是养生学的指导原则之一,应予以足够重视。
(2)畅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的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通畅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的作用形式有两种:一是活动筋骨,以求气血畅通。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行以达郁”的锻炼目的。活动筋骨,则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气血脏腑调和,则身健无病;二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在气功导引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之说。任脉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可以调节阴经气血;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总督一一身之阳脉,可以调节阳经气血。任督二脉的相互沟通,可以使阴经与阳经的气血周流,互相交贯。由于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背,二脉相通,可以促进真气的运行,气血运行如环周流,故在气功导引中称为“周天”。因其仅限于任督二脉,并非全身经脉,故称为“小周天”。在小周天开通的基础上,周身各经脉皆开通.则称为“大周天”。所以谓制之开通,是因为在气功、导引中,要通过意守、调息,以促使气血周流,打通经脉。一旦大、小周天能够通畅营运,则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所以身体健康而不病。
(3)清静养神:人的精神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情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表现,简称为“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通过神来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但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利于防病祛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保持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者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须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在人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
(4)节欲保精: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均由肾所主,故有“肾为先天之本”之说。肾在人体脏腑中极为重要,而且也是藏精之要地。“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气、神又是人身三宝,五脏之阴取之于肾阴,五脏之阳取之于肾阳。占人认为“若人房过度,则伤肾,’肾精耗伤,流失过多,下元亏虚,肾阴或肾阳偏亢,即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则百病由生”。中医常把肾的功能衰减作为衰老的征象,所以养生把节制房事作为极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精足,则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则防老抗衰有术。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告戒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作为养生指导原则,其意义也在于此。
欲达到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其一为节欲。所谓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问性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绝,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纵欲过度,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节欲可以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医养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气功、导引等,均有节欲保精的具体措施。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丘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
(5)调息养气:养气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保养元气和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畅通,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够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内经》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此外,调情志可以避免正气耗伤,省言语可使气不过散,都是保养正气的措施。
至于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故古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摩、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通畅经络,以促进气血周流,达到增强真气运行的目的,以旺盛新陈代谢活力。《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强调气机失调是导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而人体的气机调畅,又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具有调畅全身气机,调节精神情志,推动津血运行等作用。肝之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协调,阴阳平衡。若肝失疏泄,气郁不达,则气机失调,进而导致气滞血瘀,或痰气郁结,或气郁化火,或犯脾克胃,累及他脏而生百病。足以看出,在诸多养生方法中,都将养气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之一,而具体予以实施,足见养气的重要。
(6)综合调养: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乎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具体说来,大致有: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多方面内容。恰如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的:“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避风寒就是顺四时以养生,使机体内外功能协调;节劳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劳伤以养生,使脏腑协调。戒色欲、正思虑、薄滋味等,是指精、气、神的保养;动形体、针灸、推拿按摩,是调节经络、脏腑、气血,以使经络通畅、气血周流,脏腑协调;药物保健则足以药物为辅助作用.强壮身体、延年益寿。从上述各个不同方面,对机体进行全面调理保养,使机体内外协调,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出现失调、偏颇。达到人与自然、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统一,便是综合调养。
3.中医养生三大要点
综合调养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主要是告戒人们养生要有整体观念,其要点大致如下,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宜适度: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但在实际调养过程中,也要适度。无论哪种养生方法,适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简言之,就是养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过分注意保养,则会瞻前顾后,不知所措,稍劳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变,便闭门不出;以为食养可益寿,便强食肥鲜;恐惧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等等,虽然意求养生,但自己却因为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这也不敢,那也不行。不仅于健康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养生应该适度,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做到合其常度,才能真正达到“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应注意不要过偏。过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认为“补”即是养。于是,饮食则强调营养,食必进补;为求得延年益寿,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起居则强调安逸,以静养为第一措施;当然,食补、药补、静养都是养生的有效措施,但用之太偏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则也会影响健康。食补太过则营养过剩,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偏盛,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动静失调,都会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另一种情况是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强调“动则不衰”,而使机体超负荷运动,消耗大于供给,忽略了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同样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虽然主观愿望是想养生益寿,但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所以,综合调养主张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要从机体全身着眼,进行调养,不可失之过偏,过偏则失去了养生意义,虽有延年益寿的愿望,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审因施养:综合调养在强调全面、协调、适度的同时,强调养宜有针对性。所谓审因施养,就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说来,可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分别施养。不能干人一面,统而论之。
4.养生要持之以恒
恒,就是持久、经常的意思。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而且要经常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改善体质。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调摄,才能达到目的。主要要做到以下三点:
(1)养生贯穿一生: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命的长短,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中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整体养生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刘完素提出一生“养、治、保、延”的摄生思想。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胎孕养生保健和中年调理的重要性。他指出为人父母者,生命出生之前常为一生寿夭强弱的决定性时期,应当高度重视节欲节饮,以保全精血,造福后代。根据少年的生理特点,小儿要多补肾,通过后天作用补先天不足。保全真元之气对中年健壮,有重要意义。人在成年时期是一生之中的兴旺阶段,专家提出:“宜治病之药,当减其毒,以全其真”。这种“减毒”预防伤害人体正气的思想,对于预防早衰有重要作用。通过中年的调整修养,为进入老年期作好准备。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减退,应该内养精、气、神,外避六淫之邪,保其正气,济其衰弱。对于高龄之人,可视其阴阳气血之虚实,有针对性的采取保健措施,适当锻炼,辅助以药养和食疗,有益于延年益寿。古人的这种整体养生思想比较符合现代对人体生命和养生的认识。
(2)练功贵在精专: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一旦选定以后,就要专一、精练,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因为每一种功法都有自身规律,专一精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节律,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如果同时练几种功法对每一功法都学不深透,则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各种功法的规律不完全相同,互有干扰,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有序化,身体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
古人云:“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练功要想有益健康,就得遵循各种功法的自身规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去练,不可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只要树立正确态度,做到“三心”,即信心、专心、恒心,掌握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细心体会,一定能取得强身健体的效果。
(3)养生重在生活化:提倡养生生活化,就是要积极主动的把养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养生是人类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养生,只要把养生保健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掌握健身方法,就可以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对养生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继承与创新,中医的养生学日臻成熟与完善,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理论、博大而精深的内涵、独特而实用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长寿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世界保健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