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简介(李渔的家庭状况)
一、李渔的简介
1984年毕业于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理工大学前身〕工艺设计系工艺绘画专业。
历任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湖南省分公司设计科科长;湖南省进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所长;深圳芙蓉形象设计公司设计总监(法人代表)。现任深圳市李渔设计有限公司创作总监。兼职深圳市设计联合会荣誉主席;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包装设计专业理事会主席;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客座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终身校董;多所著名美术馆和博物馆高级艺术顾问;湖南省人民政府专家顾问;深圳市政府专家联合会专家顾问;联合国“全球大学生设计大奖赛”大中国区评审委员会主席;华人平面设计大赛评审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大赛主任评审;《中国创意百科》全书编审委员;深圳市职称评审委员。
二、李渔的简介是怎样的
(1611~1679)中国戏曲理论家,作家。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约1648年后,移家杭州,从事小说、戏曲创作。1657年前后,迁居金陵(南京),开设“芥子园”书铺,组织戏班,结交社会名流。亲自编戏、排戏,带领戏班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1677年再度由金陵返回杭州。因周游各地的创作、演出生活之经历,探讨和总结了戏曲艺术创作的规律、特点。
三、李渔的作品有哪些
李渔的作品有《怜香伴》、《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甲申纪乱》、《清明前一日》、《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等。
1、《怜香伴》
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也是夫妻样。从今世世相依傍,轮流作凤凰,颠倒偕鸾帐。
2、《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
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
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
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3、《甲申纪乱》
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
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
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请为杜拾遗,再补十之二。
有诗不忍尽,恐为仁者忌。初闻鼓鼙喧,避难若尝试。
尽曰偶然尔,须臾即平治,岂知天未厌,烽火日已炽。
贼多请益兵,兵多适增厉。兵去贼复来,贼来兵不至。
兵括贼所遗,贼享兵之利。如其吝不与,肝脑悉涂地。
纷纷弃家逃,只期少所累。伯道庆无儿,向平憾有嗣。
国色委菜佣,黄金归溷厕。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内有绿林豪,外有黄巾辈。表里俱受攻,伤腹更伤背。
又虑官兵入,壶浆多所费。贼心犹易厌,兵志更难遂。
乱世遇雈苻,其道利用讳。可怜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饥寒死素封,忧愁老童稚。人生贵逢时,世瑞人即瑞。
既为乱世民,蜉蝣即同类。难民徒纷纷,天道胡可避。
4、《清明前一日》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5、《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
年来世事如狂澜,谭文容易谭兵难。儒臣动云娴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
武定先生文进士,平时不喜谈戎事。立朝功业尽文章,诵读无惭酬所志。
一旦宣威拥节旄,到时贼炽民啼号。八闽禹甸无留土,三浙人心若沸潮。
先生单骑临危地,昼夜披坚躬执锐。车辙经过险路平,螳螂齑粉无完臂。
砥柱东南杖一身,金瓯不损天难坠。试问中原亿万家,阿谁不赖屏藩蔽?
我游吴越泛钱塘,纵观鱼丽瞻烽燧。所见纷纷异所闻,逢人屈指陈三异。
一异危疆反太平,眼观战斗心无惊。民心恃有一人在,由他风鹤生疑兵。
二异军兴不加派,鼓腹依然清世界。不似他邦物力穷,稻粱输尽余稊稗。
三异焦心人不老,更比当年颜色好。轻裘叔子不知寒,善饭廉颇终日饱。
问公何以得如斯?答云利害非吾知。委贽便将身许国,捐躯何待出兵时。
尝胆拟将仇作馔,茹荼自觉甘如饴。壮哉此语真难得,义声流自忠肝出。
天下安危系一人,公肥不虑封疆瘠。弹指仙霞入内庭,闽山荡尽无遗窟。
滇黔楚蜀尽来归,不问而知功第一。但祝分茅不离兹,凭公世守江南北。
千载重生郭令公,床头叠满儿孙笏。
李渔的简介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四、李渔的人物简介
李渔,字元亮,山东高密县人,生于1932年。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山东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委员,山东威海吕剧研究会特邀顾问,国家一级作曲。 1949年参加渤海区党委文工团,1950年调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初为演员,攻小生。后任伴奏员,先拉二胡,不久便迷上了坠琴。在张斌、袁来欣、武韬等老师的热心指导下,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坠琴演奏技法渐趋精湛,遂成为全省著名的坠琴演奏家,直到离休前一直是省吕剧院的一把支柱坠琴手。在伴奏实践巾,他在突出模拟唱腔,滑音独特等坠琴伴奏特色的基础上,又归纳总结出“托、拖、拉、带、垫、包、打、颤、抖”等坠琴伴奏技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