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是哪五禽(五禽戏中的五禽是哪五禽)
一、五禽戏中的五禽是哪五禽
五禽戏中的五禽是虎、鹿、熊、猿、鸟。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引导人体动作,以达到健身目的的一种运动。“禽”在古代泛指动物;“戏”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五禽戏,又称“五禽操”、相传是由东汉华佗所创。五禽戏而且简便易学,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虎戏,需要手脚着地,身体向前纵后退三次,然后引腰、抬头、做虎行走的动作,前进七步、后退七步,气势威武雄壮。鹿戏,需要双脚着地,回头盼顾两次,左脚往右伸,右脚往左伸。熊戏,需要仰卧,双手抱住膝盖抬头,身体向左向右各七次,蹲起,双手左右按住地面。猿戏,双手攀住物体并悬空。鸟戏,单脚着地,双臂张开。
五禽戏的创作者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师范大学为五禽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五禽戏发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
二、东汉时期的华佗创编了五禽戏,那么这五禽指的是哪五禽
分类:教育/科学>>科学技术
解析:
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进行健身运动的一种方法,为汉末医学家华佗所倡导。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庄子》中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载述,可见当时已有多种模仿动物形神的导引图文,更属“五禽戏”原始功法之类。具体将“五禽戏”整理总结并作为一套功法推广者,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家华佗,只是有关“华穹五禽戏”的原始文字早已佚失,惟存一此致零星的史籍记载。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载录“五禽戏”具体练法的文献,是南北朝时陶弘景德镇所编撰的《养性延命录》。后世医家、养生家因师传之变异,或根据“五禽戏”基本原理不断发展变化,创编了数以百计的“五禽戏”套路。虽然各法功作互异锻炼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则大同小。《养性延命录》所载“五禽戏”的具体练法为: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问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鹿戏: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度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猿戏: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鸟戏: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三、华佗所说的五禽戏是哪五种动物
华佗所说的五禽戏是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
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其名称及功效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拓展资料: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该书中,不但对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描绘,而且提出了五禽戏的锻炼原则——“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委托上海体育学院迅速展开了对五禽戏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并编写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200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健身气功·五禽戏”其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的虎、鹿、熊、猿、鸟的顺序,动作数量按照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每戏两动,共十个动作,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
2006年,华佗五禽戏被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五禽戏分别是哪五种动物
五禽戏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五禽戏是华佗创编的引导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展至今,已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五禽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健身文化项目。
董文焕所传五禽戏共54个动作,分别为虎戏13式、鹿戏9式、熊戏9式、猿戏10式、鸟戏13式。另外,还有相生练习法、相_练习法、灵猿戏笨熊练习法、鹤戏对练、简易五禽戏,其动作较为古朴典雅。
刘时荣所传“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不但有徒手套路,而且还有器械套路“华佗五禽剑”。其中,华佗五禽戏徒手套路40个动作;华佗五禽剑则是刘时荣结合自己练习五禽戏的亲身体会,深入民间挖掘五禽戏的历史资料,广泛搜集技艺精华,通过不断研究、修改,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创编的。
董文焕、刘时荣同学于安徽亳州武术名师谭继林,但传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除上述差异外,在一些具体的手法上,两人亦存在不同。如刘时荣所传的鹿戏手势是食指和无名指弯曲,而董文焕所传的五禽戏鹿戏手势则是中指和无名指弯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