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有哪些亚纲(后兽亚纲)
一、后兽亚纲的分类
根据门齿数目的多少可分为3个亚目:多门齿亚目、新袋鼠亚目和双门齿亚目。
(一)多门齿亚目包括大多数的有袋目动物,分布在澳洲、南美和北美,有陆栖的、树栖的和水栖的种类。大都为食虫和食肉的类型。其特征是:上颌每侧有4—5枚门齿,下颌每侧有3—4枚门齿,犬齿强大,臼齿具尖锐的突起。例如负鼠科的负鼠,袋鼬科的袋鼬等。
(二)新袋鼠亚目种类和数量均不多,分布在南美,栖于山地森林中,营夜间生活,以虫为食。已知的有2属,即新袋鼠和Orolestes。
(三)双门齿亚目分布在澳洲,营陆栖或树栖生活,大多是大型食草的类型。特征是:上颌门齿每侧有1—3枚,下颌每侧有1枚,犬齿形小或退化,臼齿具钝的疣状突,适于研磨草料。后肢的第二趾与第三趾愈合,称并趾。重要的科有:袋貂科、大袋鼠科。后一科的典型代表为:大袋鼠、灰袋鼠、袋熊、袋貂及已灭绝的袋狼、袋狮、双门齿兽等
二、哺乳动物中三个亚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1、原兽亚纲
(1)卵生,产具壳的卵,雌性有孵卵行为;
(2)口无肉质唇,成年无齿,代以角质的鞘等;
(3)乳腺管状,但没有乳头,乳腺的导管开口于腹部的乳腺区;
(4)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
(5)体温低而不恒定,在26-35℃之间变化,如鸭嘴兽。
2、后兽亚纲
(1)胎生,但尚不具备真正的胎盘;
(2)泄殖腔趋于退化,但尚留有残余;
(3)具有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
(4)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
(5)具异型齿,但门齿数目偏多;
(6)体温较为恒定。
3、真兽亚纲
(1)具有真正的胎盘;
(2)不具泄殖腔;
(3)乳腺充分发育,具有乳头;
(4)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
(5)具异型齿,但齿数趋于减少;
(6)有良好的调节体温的机制,体温一般恒定在37℃。
哺乳类动物的身体结构
1、骨骼结构
哺乳动物都有一对枕髁,是头骨和第一颈椎形成关节,从而能使活动更加自由。又次生的口腔骨质硬颚,使鼻腔与口腔隔离,呼吸空气时,气体不会进入口腔,使哺乳动物能在咀嚼食物的同时呼吸空气。
2、耳朵
多数哺乳动物的耳朵长在外部,能使声音直接进入大脑,如猫的漏斗形耳廓能将声波导入内耳,使猫迅速地捕捉到声音,判断声源的方向。
3、鼻子
许多哺乳动物鼻子后部的黏膜远大于人类的鼻黏膜,因此嗅觉要比人类发达。非洲狮能用嗅迹标明其种群的领地,受过训练的猪能嗅出生长在地下的松露。
4、舌头
哺乳动物的舌头很发达,能在口腔内灵活地活动。例如,鹿、牛等食草动物的舌头能自如地将草料卷入口中;虎、狮子等肉食动物能用舌头将水舔入口中。
5、牙齿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前臼齿与臼齿之分,形态与功能各异。此外,哺乳动物因食性的差异,牙齿形态产生进一步特化,例如食肉动物的犬齿发达,前臼齿和臼齿齿尖锋利,利于撕裂、切割食物。
6、尾巴
哺乳动物的尾巴是其脊椎的延长。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尾巴在大小、形状及功用上又各有不同。马尾又粗又长,能驱赶蚊蝇和小虫;狐狸的尾巴长满浓密的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三、后兽亚纲的分布
本亚纲动物主要分布于澳洲及其附近的岛屿上,少数种类分布在南美和中美,仅一种分布在北美。现存的只有一个目,即有袋目(Marsupialia)。有袋目的分布特别值得注意,化石材料证明,在新生代初期它们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的,后由于澳洲和其他大陆隔离,其他大陆上发展起来的高等有胎盘类未能侵入,这些有袋类由于没有竞争者就大量发展起来,并且适应各种不同条件而辐射发展了和大陆上有胎盘类趋同的众多种类。例如以肉为食的袋狼、袋獾;草食的袋鼠;食虫的袋鼹等。典型代表为大袋鼠(Macropus gigantens),体型为袋鼠类中最大者,长达2米以上,前肢短小,后肢强大,适于跳跃,一步可跳5~6米。每胎产一仔,刚生下的幼仔发育不完全,只有2.5~3厘米长,大小像一个核桃,在母兽育儿袋内继续发育。经过7~8个月即可离开育儿袋独立生活。
四、比较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
【答案】:①原兽亚纲:卵生;无子宫阴道,具泄殖腔,仅以泄腔孔通体外,称单孔类;肩带似爬行类,有独立的乌喙骨、前乌喙骨及间锁骨;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成体无齿,代之以角质鞘;具乳腺无乳头;体温低,在26~35℃;为现存最原始类群。②后兽亚纲:胎生,无真正胎盘,仅借卵黄囊与子宫壁接触;雌腹具育儿袋,发育不全的幼仔需在袋中进一步发育,育儿袋中有乳腺、乳头,雌具双子宫、双阴道,雄阴茎顶端分叉;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具异型齿,门齿数多且多变化;体温较高,在33~35℃,介于真兽亚纲与原兽亚纲之间;又称有袋类。③真兽亚纲:胎生,具有真正胎盘,幼仔发育完全;乳腺发达,具乳头;不具泄殖腔,雌具单阴道;大脑皮层发达,具肼胝体;具异型齿,为再出齿;肩带由一肩胛骨构成,乌喙骨退化为乌喙突;体温一般恒定在37℃,是哺乳类中最高等的类群,又称为有胎盘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