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药政策 > 正文

医药政策

微波的应用(微波)

安心医药2023-11-13医药政策105
一、“微波”的定义是什么微波是指波长在分米、厘米、毫米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其频率为3~300千兆赫。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可以用天线辐射出去,所以把这一频段叫做“射频”。微波的波长接近于光波,它具有

一、“微波”的定义是什么

微波是指波长在分米、厘米、毫米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其频率为3~300千兆赫。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可以用天线辐射出去,所以把这一频段叫做“射频”。微波的波长接近于光波,它具有同光波相近的性质。又因微波的传播是直线前进的,所以它是属于直线波。

二、微波炉中的微波是什么波

微波炉中的微波是高频率、短波长的电磁波,不是红外线。

高频率、短波长的电磁波频率在300MHz-3000GHz,波长范围在1mm-1 m间的电磁波。其在空气中的波长为 12.2cm,但在食物中的波长低于12 cm。

电磁波在不同材料中传递时,其每单位时间内的震荡频率不会改变,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和波长会随材料的导电系数,r和导磁系数,r不同而改变。

扩展资料:

微波炉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

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从而加热食物。微波炉的功率范围一般为500~1000瓦。

通常来说,浅而圆直边的容器盛装食物,加热较快且均匀,应优先选用,由于微波对外围的食物加热较快,所以要把厚实粗大部分向外,细小部分排在容器中间并放射状置于盘中,以便让不易熟的厚部分多吸收微波能量。

三、什么是微波

微波的应用(微波)

微波是一种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通常指300~30000兆赫兹的电磁波。微波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烹饪食品的厨房器具。微波炉最早被称为“雷达炉”,原因是微波炉的发明来自雷达装置的启迪,后来正名为微波炉。

微波性质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例如: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四、怎么解释微波和电磁波

微波是什么

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短波长的无线电波,与一般电视和收音机接收到的电磁波和紫外光灯发射的紫外光波相近,微波本身并不生热,然而当微波使食物中的水、油脂、糖及蛋白质等极性分子互相摩擦的时候,便会产生热量;正如我们快速地摩擦自己双手的时候,也会发热一样.

电磁波是什么?电磁波的种类有几种?对人体有影响吗?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则会产生电.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而其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

当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藉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当频率渐提高时,电磁波就会外溢到导体之外,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藉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电磁辐射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辐射种类可分为三种:

1.游离辐射

2.有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3.无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电磁波的能量和频率高低成正比.当高能量电磁波把能量传给其它物质时,有可能撞出该物质内原子、分子的电子,使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称为"游离化",而造成这种游离化现象的电磁波就称为游离辐射,包括伽玛射线、X光、紫外线等.

进入可见光频率以内的电磁波均及红外线均无法造成游离化效应,称为非游离辐射.这边必须澄清一个观念,辐射伤害是指游离辐射(游离辐射会与身体内的物质抢夺电荷,产生离子破坏生理组织),非游离辐射则不具游离化能力,不会产生有害人体的自由化离子,大量非游离电磁波只会造成温热效应.

这就好像做日光浴或站在灯泡下方一般,只要不在短期内传太多能量给人体,生理组织就能加以调控,所以在安全范围下长期接受非游离电磁波,并不会产生累积性伤害.Q2: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电磁波吗?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电"和"磁"的现象无所不在,除了大自然的太阳光和闪电外,举凡各种电器用品,如电视、微波炉、电灯泡、计算机等,甚至广播电台、电视台、业余无线电台、无线电出租车、警用无线电台或卫星行动通信等之无线电磁波,都存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